58.6%受访者建议分专业前引导学生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专长
“我们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电气专业)是王牌专业,毕业后可以去电力局,当地的市局、县局都要人,直接进,不用跑招聘会,只要单位名额足够。”毛炳强介绍,就业单位很注重专业对口,就招这个专业,其他专业想去很困难。
但当时可以报电气专业的毛炳强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与仪表有关、与控制有关,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后来经过进一步深造,毛炳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他建议,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宣讲,讲清楚这个专业就业、科研的方向,引导大家发现自己的兴趣,不能仅仅看就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报专业,对自己负责,这也是为以后几十年的工作着想。“还可以通过其他能力的培养、深造等使自己更有竞争力”。
高校如何做好专业细化?调查中,58.6%的受访者建议分专业前引导学生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专长;49.6%的受访者建议尽量尊重学生意向;48.8%的受访者建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避免盲目追逐热门。
袁一超认为,对每个专业的学习方法、未来的就业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很重要,这样才能理性选择,“现在没有绝对的热门行业,社会变化特别快,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
此外,还有44.8%的受访者建议分专业通过考评择优录取。
毛炳强认为,自己大学根据公共课成绩排名分专业的方式考察学生的能力,比较客观,“学校给了每个学生机会,大家从自己的成绩中也能知道能报考哪个学院、哪个专业。而且整个大学过得很充实,因为好的专业往往好就业,想上好专业就不能松懈”。
对于专业细化,37.3%的受访者建议增加专业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实践;32.2%的受访者建议对冷门但市场急需专业加大扶持力度;23.0%的受访者建议及时停办教学质量差的冷门专业;26.2%的受访者建议每年根据市场需求调配学校专业、名额设置。
戚业国指出,研究型大学的培养要求和应用型大学的培养要求不同,综合大学靠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而应用型大学靠专业能力,岗位对专业的对应程度要求高,偏差就大,所以不太适合大类招生,可以在跨度不大的专业之间有一些适当的融合,但专业之间不能相差太大。“另外,综合大学的冷门专业有国家需要,未必是面对市场的,比如考古,而应用型学校的专业应该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