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江湖恩仇记:家长取悦老师 老师尽量潜水【2】

2015年09月28日09: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家长群里江湖恩仇记:家长取悦老师 老师尽量潜水

  老师带着一颗提防心潜伏在微信群

  在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家长对老师的态度都是小心翼翼、毕恭毕敬,按理说,老师的心理感觉应该不错。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有家长的微信群,我是能不进就不进。”在北京市某中学教英语的郭老师说,“在微信群里,跟家长相比,老师是弱势群体。”

  这番话估计会让很多家长震惊。

  对于家长们在群里发的感激、恭维之语,郭老师看得很清楚:“都是虚的,我们知道那些并不是家长的真心话。”

  一些老师还表示,越是那些在群里活跃的家长,越是他们提防的对象,“平时经常跟你沟通打招呼的,只要出了事他们就是最难缠的”。

  北京某小学的徐老师就有这样经历。一次,班里两个男孩子在学校打闹,一个孩子的胳膊上被划了一个口子。徐老师随即跟两个孩子的家长联系,沟通之后两位家长都表示孩子之间打闹磕碰是难免的,能够理解和谅解。

  过了没多久,就在徐老师还感叹家长通情达理时,受伤孩子的家长突然改变了态度。这位家长是家长群中的活跃分子,他把这件事小范围地跟群中的家长说了之后,很多人给他出主意。

  第二天,这位家长开始不停地找徐老师、找校长,非要另外一个孩子给自家孩子公开道歉。

  “我们每天跟孩子打交道已经够累的了,再加上家长就更累了,家长们各行各业的都有,脾气各异,能少打交道就少打交道吧。”郭老师说,现在她尽可能不进家长的微信群,如果有些群不得不进,她也尽可能猫在里面少说话。

  的确,一个班如果40名学生,学生父母一般都在群里,那么,一位老师要同时面对80位家长,要一一回复这么多人的问题、问候,想想就累。

  “家长们有问题的时候都挺着急,我能理解,尽可能给家长解答。”徐老师说,但有些家长只从自己角度出发,完全不为别人着想。“经常有家长周日下午问作业,其实周五的时候已经发到群里了。”徐老师说。

  因此,很多老师开始想逃离微信群,有的学校甚至明令禁止老师进入家长微信群。“我们总觉得节省了时间,但其实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无用的周旋上,比如感谢家长的‘感谢’。”逐渐地,一些老师又开始退回到原来的状态,有事发短信,或者打电话。

  “用微信没办法把话‘说透’,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电话或者直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山东某重点中学的教师尹霞说。

  家长和老师互不信任,怎么能形成教育合力

  不仅老师们想逃离,其实不少家长也对微信群“有了二心”。

  “学校的班里就有3个大群,再加上美术班的群、英语班的群,光跟孩子有关的群就不下5个,真有些招架不住。”陈静说,而且有些群里,不仅孩子的父母在,就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加入了,“这些老人白天没啥事,一点小事就讨论来讨论去,上班都不得安生。”

  最近,陈静就把除了“消息群”之外的几个群设置了“消息免打扰”。

  更让陈静受不了的是,为了沟通方便跟一些家长互加了“好友”,从此之后,陈静的朋友圈就经常被卖面膜的、卖手串的、卖衣服的、卖旅游项目的广告刷屏。

  “我有时候恨不得把手机里的微信给卸了。”陈静说。

  话虽这么说,但又有几个家长敢这么做?

  张倩的家长微信群加起来得有七八个,仅每天处理消化这些群里的信息就让她焦头烂额。但是,张倩只能承受。

  一位家长这样跟记者说:“老师的通知是必选项、家长的讨论是可选项、向老师献殷勤是备选项,但是当想到自己孩子时,所有的不满和无奈都可以放下,这一切便都成了必选项。”

  其实,微信群就是一个小社会,家长老师在微信群中有爱有恨、有喜有悲的关系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应。

  一位老师说,现实生活中家长给班里购置公共用品、私下塞给老师购物卡,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对自家孩子好一些,这意味着家长不相信老师能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而老师对家长相敬如宾、小心提防是为了能与家长保持“敬而远之”的距离,这意味着在老师心目中家长是无法沟通的人。

  “现在的老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着深深的不信任。”一位教育专家说,老师和家长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两种力量,当他们之间互不信任时,怎么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微信群带给老师和家长的困扰绝不仅仅来自这个沟通平台,未来必然会有更加便捷的平台出现,如果家长和老师之间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的话,今天在微信群中出现的“江湖恩怨”还会延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