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工作人员带领参观“石渠宝笈特展”的观众进入故宫。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活动之一的“石渠宝笈特展”自9月8日开幕后,观众参观热情不断。为保证观众有序排队、安全参观,自9月19日起,故宫博物馆专门在午门外设立“石渠宝笈特展”参观秩序单领取处,观众需领取参观秩序单之后,以50人一组由工作人员带领进入参观。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避免观众“百米冲刺”看展览 开门前先领号再排队
到故宫看《清明上河图》要先排队领号了。昨天一早,故宫建院90周年系列展览之一《石渠宝笈特展》开始放号限流。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因为囊括了《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难得一见的国宝,《石渠宝笈特展》开展两周以来持续火爆,观众最长排队6个小时,甚至出现观众“百米冲刺”看展览的现象。为保证参观秩序和安全,决定在开门前先领号再排队。
现场 早上5点半到场抢到“头名”
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人气爆棚,观众排队最长6小时的盛况引发社会关注。昨天上午,故宫加急赶制了1000个号牌,对参观《石渠宝笈特展》观众实行先领号再排队参观的措施。
单霁翔介绍,这么做主要是保证上午9点前,观众能够有序观展,避免一开门冲刺跑带来安全隐患。9点后,队伍自然形成,人们就可以自觉排队。
来自北京的观众小张早晨5点半就和家人来故宫,他获得了故宫发出的第一张号牌。北京晨报记者发现,通过网上预约订票的观众由于节省了现场排队买门票的时间,可以直接领号,更加有效率。
对于专门来看展览的观众,故宫提前放行,每百人一组,由工作人员举牌“护送”到武英殿展厅,避免了观众你争我赶造成安全隐患,也维护了观展的公平性。
单霁翔介绍,目前平均每天有大约3000人参观展览,预计整个特展期间将接待20万观众。
释疑 《清明上河图》为何不设单间
其实,很多观众参观《石渠宝笈特展》,就是奔着《清明上河图》来的,为何不单独设置展厅供观众观赏呢?
对此,单霁翔解释说,目前,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是最适合《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书画文物展示的空间。首先在空间上,由于故宫博物院建筑布局的特点,很少有适合现代化大展的开阔空间,而武英殿已经属于紫禁城中空间较大的殿宇。同时,在展厅设计上,自武英殿修缮完成后设为“书画馆”,其中的展陈设备、温湿度控制等精密设备的配置,展厅环境和整体布局的设计,安保措施的级别,均是按照国宝级书画藏品的独特需求而专门设置、最高配置,以保证它们在最佳、最安全的环境下展出。
此外,从展览内容上看,故宫博物院希望展现出《石渠宝笈特展》的学术内涵、文化厚度和历史纵深,《清明上河图》作为特展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本单元中其他展品、武英殿东西配殿的另两个单元,共同组成展览的内在逻辑。而这些是故宫博物院希望观众更多去关注和了解的,也是很多观众在参观中所忽视的。
提醒
网上也能看
《清明上河图》
故宫博物院提醒观众,在排队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在展厅内也加快移动速度,不要在《清明上河图》前过多停留,以照顾其他观众观展。为了维护更好的参观氛围,展厅内请配合工作人员的疏导措施,不要喧哗、拥挤,同时,为保护脆弱的书画文物,展厅内请勿饮食、拍照。
同时,武英殿的东西配殿及延禧宫展厅也有大量的书画精品,比如《五牛图》、《洛神图卷》等均为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品,希望观众不要错过。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在家看展,故宫博物院公众微信号“微故宫”及时推出了多篇针对展览的知识介绍、深度解读文章、参观建议等内容。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也已经推出了网上展览,内容丰富、画面清晰,可使无法到现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展览内容和文化信息。(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