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银行业2月内调换5行长 光大分行长“裸辞”【2】

2015年09月15日06:51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温州银行业2月内调换5行长 光大分行长“裸辞”

  坏账压力

  不过,有不愿具名的当地观察人士对记者直言,温州银行业的风险仍然处于持续暴露和释放的阶段,坏账处置的压力巨大,在大量核销和计提拨备的影响下,行业利润持续负增长,自我消化能力已经明显减弱,导致利润成绩单逐年难看。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温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为199亿元;此后连年下跌,到2014年,跌至-39.33亿元,同比减少245%。

  如何处置焦头烂额的坏账已经成为摆在温州行长们面前的重大难题。据《温州晚报》报道,从2012年至今年6月,温州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989亿元,相当于降低不良贷款率近5个百分点,仅仅是4月至6月间,温州不良贷款率就从4.39%下降到4.08%。

  可从去年末到今年的情况来看,温州银行业整体的不良率虽已基本稳定,但依然远远超过了3%的警戒线。按照计划,温州今年将处置、核销不良贷款400亿元左右,与去年处置规模相当,成为悬在行长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另一方面,前几年银行的乱放贷现象恐怕也是行长政绩上难看的一笔。”上述观察人士如是解释。数据显示,2009年温州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了1088亿元,而2008年这一指标还仅为585亿元。除此以外,当时温州的贷存比已达85%,这不仅大幅超越了银监会75%的红线,也远高于当时全国平均67%的贷存比。

  此后数年间,温州企业互保联保的传统做法也成为如今推倒坏账“骨牌”的罪魁祸首。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龙对记者分析,一旦经济形势逆转,房价迅速下跌,由此造成房地产抵押品价值缩水,一家亏损的企业会通过之前形成的互保联保贷款网将危机传染给其他企业,这种“一损俱损”的模式使得温州金融危机迅速扩散开来,这才引发了2012年的区域性系统危机。

  而在这个逻辑链中,银行掌门人们也被推上火山口,被认为难辞其咎。在一次温州金融界会议上,甚至有银行业人士称,温州企业家普遍抱怨银行和企业是“水煮鱼”关系,矛头直指银行在前几年审批放贷时的疯狂逐利行为。

  互联网冲击

  此外,除了在金融风波中余存的危机感,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业务的分流也成为重塑温州银行形态的另一因素。颜贻潘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士之一,他拥有温州市律协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温州市审计局特约审计员等头衔,在搭建民间借贷公共平台方面起步得比政府还早:2010年他在日常代理的经济案件中发现了民间借贷潜伏的危机,成立“温州民间借贷网”。

  “温州银行行长离职,有好多是我的朋友,有人离职有人上岗,有些是自然的新老更替,是很正常的人员流动,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金融导致整个行业业态的变化,比如是因为行长业绩不好,董事会认为不适合担任,这就必须思考互联网在传统银行中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和警惕。” 颜贻潘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

  据悉,2013年以来,温州各类P2P平台也如雨后春笋,目前温州本土P2P网贷平台已经超过50家,占整个浙江省256家的1/5左右。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如今已经浮现多家颇具规模、具备一定品牌效应的温州P2P龙头企业,包括温州贷、温商贷、三信贷、鼎信贷、招财猫等。

  颜贻潘这样分析:“由于‘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受电商影响,实体商铺变少了,渠道从线下变为线上,势必会影响一部分实体经济,这种制造业经济下行的压力肯定使银行业雪上加霜。”

  他还对记者透露,温州今年的金融业状况仍然没有恢复元气,“今年以来,整体民间借贷案件并没有下降,我手头接到的案件也不少,2011年次贷危机时立案需要一定时间,但是现在来看立案开庭都比较正常,不过也还会有一部分民间借贷是自发解决,并没有走法律程序。”(记者 劳佳迪 实习生 毕彤彤)

  (原标题:坏账压顶,温州各银行频换帅)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