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才有家?北京那么大,我的青春不买房!【2】

2015年08月25日0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有房才有家?北京那么大,我的青春不买房!

  “如果买了房,有了贷款压力,很多机会可能就不敢去抓了”

  和孟凡迪一样,高阳的梦想也始于出租屋。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素净的白衬衣,金属边框的眼镜,消瘦的身影,处处透露着斯文。如果不问,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习惯背着双肩包还略显稚嫩的小伙子,已经是一家公司的小老板。

  但就在3年前,他还在为自己租不起房子而发愁。

  今年26岁的高阳是北京本地人,跟许多来京闯荡的外地人相比,他的奋斗里似乎少了一丝“漂”的酸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吃的苦比别人少。

  高阳家里的条件不太好,爸爸是普通工人,妈妈没有工作,到高阳上大学时,除了学费,平时的生活费用都要靠自己打工赚。

  为此,他卖过报纸、发过传单,还在麦当劳、肯德基里打过工,甚至去垃圾堆里捡过瓶子。那时候,发传单一天能赚60元,卖瓶子只有20~30元。“经常是吃上几天饭,钱就花光了。”快到大学毕业时,高阳净攒了近6000元,这几乎是他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这全部的积蓄,高阳先是拿出3500元去学了车。为了面试不至于太寒酸,他又用剩下的钱,去买了一身好一点的行头。“辛苦攒了4年的钱,就这样立马归了零,到最后,连租房子的钱都没剩下。”

  “我是最后一个离校的。”高阳看着同学一个接一个搬走,而自己就这么在学校赖着,一直挨到不得不走的那一天,“为的就是多省几天房租”。

  2012年高阳大学毕业,去了一家咨询公司。第一个“家”,是一个要和12个人分享的空间,人最多的一间屋子,挤了6个。

  刚开始,高阳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元,干得好会有提成。但半年后,高阳的月收入就能达到两三万元了。这是他用天天加班换来的。“最夸张的时候,是2013年春天,连续1个多月。”高阳回忆,他没有回过家,吃住全在公司,每天凌晨3点多睡,6点多起。“到后来,走出公司门时,感觉天气都变暖和了,像是换了个季节”。

  “没办法,得吃饭啊。”高阳说,没有原始的资本积累,就只能靠自己拼,他不相信自己会永远生活在社会底层。

  那时,工资涨了,高阳却没有换个更舒适房子。“那时候的要求很简单,有网络,有个能睡觉的地方放下一床被子,就足够了。”直到工作了一年多后,高阳才和一个朋友找了套两居室的房子,告别了那个700元的隔断间。

  “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活法,没有吃不了的苦。”一年多,高阳攒下了20多万元,也攒下了不少经验。他深刻地体会到,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如今有了钱,高阳也没打算买房子。“也考虑过要不要买套房,哪怕是租出去,毕竟也算是个‘长期饭票’。”但后来,高阳放弃了,因为在他心里,又埋下了一个想创业的梦。“给别人干,永远做不成事,只能是同一个工作。”这个小伙子向往自由,向往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今年2月,高阳迈出了这一步。他的公司主要业务是配合一些孵化器、园区,给企业做政策梳理。马上,他还要推出一个线上平台。而公司的启动资金,就是他本来的“买房款”。

  公司运转还不到半年,但高阳却有很多远大设想,他也允许自己失败:“我总觉得,趁年轻就应该多学习,包括创业,也是学习,至于房子,以后再说呗。”

  谈了两年的女朋友想买房,想有个稳定的家,这多少让高阳有点动摇。但他还是希望,自己不买房的生活方式,至少延续几年。“现在正是需要我全力去拼的时候,如果买了房,有了贷款压力,很多机会可能就不敢去抓了”。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