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五十年:90后喇嘛桑布的故事(组图)

2015年08月18日19:16  
 
原标题:西藏五十年:90后喇嘛桑布的故事(组图)

桑布接受记者蒋习采访 摄影:骆红秉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蒋习):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普兰县科迦寺,24岁的桑布喇嘛这天上午像往常一样,在文殊菩萨像前神情专注地诵读经文。如果不是那身枣红色的僧服,你很难把眼前这位戴着一块金灿灿的石英手表、脚穿一双旅游鞋的藏族小伙子与90后喇嘛的身份联系起来。

  科迦寺地处中国、尼泊尔、印度三国交界处的科迦村,公元996年由藏传佛教经文翻译大师仁钦桑布创建。传说当年人们迎请文殊菩萨塑像路经此地,文殊菩萨突然开口说“就在这里”,于是人们就在这个荒芜之地修建了科迦寺。历史上,先有科迦寺,后有科迦村,村里因寺而得名。

  桑布喇嘛从小就生活在科迦村,八年前,仅有16岁的他入寺为僧。他说:“我家有1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都信仰藏传佛教。听说我要入寺,他们很支持。我到这里来的目的是忠于信仰,还要帮助别人。”

  入寺前,桑布在村里小学里接受过五年教育,到了科迦寺后,他主要事情是就是修习佛经。说起寺庙的生活,桑布平静地说:“每天,我们僧侣们早上七点起床,供奉菩萨。十点开始早课—念经。午饭后,下午念经到五、六点。期间,我们还要学习法律和汉语,我可以听懂一些普通话,说得不好。喇嘛们没有节假日,闲暇时间,我们会在一起踢踢足球、打打篮球,还会和科迦村的村民们组织打比赛。每年寺管会(科迦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还会组织本寺的喇嘛们去旅游一次。谁去,要通过抽签决定。上次他们去了日喀则的很多寺庙参观,我没有抽到签,(争取)下次去。(我们)喇嘛们不喜欢去有山山水水的地方旅游,出去主要是和其它寺庙交流。”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