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次仁在古格遗址的小家 摄影:骆红秉
行走在古格王朝的各殿之间,巴次总有一种时间穿越的感觉,他用自己对唐卡的研究、对藏传佛教及藏民族文化历史的感悟,向游客们娓娓道来,充满感情与敬畏,“(你看)这些壁画有严重脱落,但这是自然的,在国家管理古格王朝(遗址)之前就已经变成这样,国家管理之后就保护的很到位……(这些佛像)全部身长腰细,佛像讲究很瘦,佛的身子很长,腰部很细,肚子肌肉突出,这是我们这个殿塑像的主要特点……这间殿的特点是天花板,所有的天花板都是用矿物质绘画……所有壁画必需按佛经记载来上色,颜色不能随便画…… 一个壁画画家首先要是文学家,他必需通晓文学知识,现在很多文化在失传,我认为根还在文化上面。然后要学习度量经和佛教理论,有信仰,最后才是画家;比如画的唐卡背后要写佛的咒语,要开光,才是完整作品……很多专家认为这个殿很早,我不那么认为,因为我在壁画上找到了格鲁教的创始者像,从时间推算这座殿没有很古老。”在游客眼中,巴桑次仁眼到手到之处都会立马说出那幅画或塑像的风格、年代,甚至使用了什么颜料,俨然他几百年前就参与修建似的。
最近五年来,中国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先后投资2.6亿元人民币用于包括古格王朝遗址在内的阿里地区文物保护。巴桑次仁说,古格王朝遗址的大型修葺由国家来投资,小的修葺则可以利用游客们参观时留下的香火钱,“修复是国家的工作,我的工作是文物保护,记录墙壁裂缝,研究这些珍贵壁画,我在这守着,对保护它们有帮助。”
送走游客之后,巴桑次仁就回到土山脚下那间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屋里,屋里摆放着一张单人床、一张用于吃饭、写作的长桌,墙角立着放满藏语和汉语历史书籍的简易书柜、一台借来的电视机,还有几副画唐卡的架子。墙上挂着他的唐卡作品、一张台湾歌星周杰伦的海报、一把游客寄送给他的吉他。在这间小屋,巴桑次仁工作生活了三年。他除了留下少量生活费,将工资绝大部分4000元全都寄给父母,“我们都是一样的年轻人,都喜欢现代化生活,谁喜欢这样的地方?这个专业吸引我,所以我住在这里。平时我看看书、画唐卡。书是大学时攒生活费买的,那些是托人带的。每星期搭游客的车去县上(县城)买白菜和土豆,够吃一星期,还吃点糌粑。屋里手机没信号(时),出去找信号给家里和女朋友打个电话。有电的时候可以看电视,电视是跟单位借的,打了借条。”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