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桐乡老菜农划橡皮艇半年捞起百吨垃圾带动全村致富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通讯员张潘丽 田建忠 今日早报记者 钱祎)
在桐乡崇福镇新桥村,大家都知道菜农老范家里有一条橡皮艇。
“绿色的面,白色的边,样子蛮好看的。”村民们说,总是看见老范撑着一根竹竿,在河面上划啊划,把河道里的垃圾挑上艇,一趟趟运到岸上。
老范全名叫范建良,今年48岁。其实年纪也不算大,可大伙儿觉得亲切,都喜欢管他叫老范。
去年4月份,镇里号召企业认领河道,老范一拍大腿,主动把家附近1.2公里长的新开河揽到了自己身上,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镇五水共治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老范这一义举,在全桐乡也是第一个。
一年多坚持下来,老范的橡皮艇划坏了,但原本被冠以“垃圾河”的新开河变得越来越清澈,他和附近农户种出来的果蔬也越卖越好。
老范咧着嘴笑说:“这笔‘生意’一点儿都不亏!”
“儿时的玩伴”
变成了“垃圾河”
有时候不得不绕道走
黝黑的皮肤,整洁的衬衣,架着一副普通的近视眼镜,初见范建良,与记者脑海中的“老范”两个字不太搭。人长得斯文又腼腆,刚开始他比较沉默,聊开了才渐渐话多了起来。
老范是土生土长的新桥村人,他的家就依水而居。新开河1974年开挖,对他来说,这条河陪伴着他走过了整个童年。“乡下的小孩子一到夏天,几乎一天到晚泡在河里。父母要是找不到我们,只要到河里看一下,大家都在里面游泳。”
“这条河啊,我们一天都离不开。”老范记得,以前河里的水很清,洗脸、淘米、洗菜、喝水……凡是要用水的地方,都与这条河有关。
后来老范上了学,离开了家。中专毕业后,回到村里当过兽医,也养过猪。“养猪的效益确实很好,但是污染也大。”提起当年的选择,老范道出了真实想法,“猪粪本来很值钱,可后来规模大了,慢慢消化不了了。村里经济又发展起来了,接连开了很多厂,河水水质开始越变越差。”
新开河的境况让他很揪心。原本每天喜欢去河边散步的他,渐渐疏远了这个“儿时的玩伴”,甚至有时还巴不得绕道走。“河水又黑又臭,夏天全是苍蝇,人也少了。”
老范说,那个时候的新开河让他觉得有些恶心。“儿子的童年已经不能在这条河里游泳了,回忆起以前总是很怀念。”
1995年,老范承包了22亩土地,搞起了绿色农业——果蔬种植,从猪倌摇身一变成了菜农。他说,一是看准了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广阔市场,二是循环农业能降低对河道的污染。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