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15日11:5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1942年8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
具体分析这几个国家:俄国在15世纪摆脱蒙古的统治,不久之后便对外扩张。从1598年开始,俄国向东方扩张的速度极快,在150年的时间里就从欧洲直抵太平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乘人之危从中国抢占两大块土地,面积加起来差不多100万平方公里。它还把中国北方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尤其觊觎中国的东北。德国是一个后起国家,1870年才完成统一,但立刻就开始对外扩张,在中国抢占了山东地区。它还在南太平洋占领了许多岛屿,将之变为殖民地。
日本的情况比较特别,它在1868年刚刚完成明治维新,便开始对外扩张,野心出奇地大。它把东亚和西太平洋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包括整个中国。明治维新6年后它就觊觎中国的台湾,并对朝鲜动手动脚。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是一次明目张胆的土地侵占行为。甲午战争对中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比1840年以后历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都要大得多,原因就在于中日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渊源,日本打败中国,使中国人确实感到了亡国的危险。日本的野心受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抑制,他们不愿看到日本得到太大的利益,从而破坏列强间的平衡,因此德法俄三国逼迫日本退出辽东,阻遏了日本的野心。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列强抗衡阶段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中国保住了它在名义上的独立。
八国联军事件更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状态,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入侵中国,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列强角逐的结果,就是把中国划分成若干势力范围,英、法、德、俄、日各占一块。美国不争夺势力范围,但要求“门户开放”,其实是要求所有的势力范围都对它开放。这个意图在当时并不为人所充分认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才真正明白它的意义。
八国联军事件之后,“日本独吞”的阶段就开始了,这是帝国主义入侵的第三个阶段。首先,1902年出现“英日同盟”。在英国方面,这表明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已经衰落,它要找一个伙伴共同压制俄国;日本正好借助英国的力量,为它在中国的扩张找一个欧洲靠背。因此,英日同盟其实是为日本独吞中国铺下了第一块垫脚石,两年之后就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进入中国东三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日本全面侵华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大战中,欧洲国家相互拼杀,无暇顾及远东;日本则向德奥同盟宣战,而它的战略目标却在中国,它的军队进入山东。战争结束后,列强在中国的格局发生变化: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遵照列宁的指示退出对中国的侵占。德国战败,它在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被瓜分,因此也就被赶出了中国。英法在整个世界的殖民势力遭到削弱,在东方尤其如此;一战结束后他们一直面对经济危机,而纳粹的崛起又拖住了后腿。这样一个国际环境对日本非常有利,到这个时候,在中国的舞台上就只剩下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了,一个是日本,一个是美国,前者咄咄逼人,后者比较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