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人去世遗产取不出:独生子到坟头拍照做证
昨天,本报A05版报道了七旬爹爹因为母亲去世,留下一本存折,但是不知道密码,多方取款,仍无法取回,无奈放弃1800元遗产的报道后,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不少市民家中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家中老人去世前,没来得及告诉银行卡或存折密码,而无法将钱取出来,其中,最大的一笔遗产多达200万元,也无法取出,询问本报该如何将钱取出。
三兄弟不在同一城市
200万遗产至今取不出
读者詹女士看到本报报道后,给本报打来电话,同样是遇到证明难题,家里有两百万的遗产至今没能取出。
“我的亲家母户口在一所干休所,是从洛阳拖拉机厂退休,她的丈夫去世了多年,两人有三个孩子。小儿子是我的女婿。”詹女士说,今年6月份,亲家母去世,去世前曾表示将两百万的积蓄分给老大、老二各50万,剩余100万分给小儿子。
“头天说完这话后,没有想到第二天就突发心梗去世了,没来得及把密码告诉孩子们。”詹女士说,女婿拿着母亲的存折到这家银行的一个网点取钱时,被告知“必须做公证,才能把钱取出”。
“亲家母的户口、退休单位不在一个地方,三个孩子也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公证起来很麻烦。听说两百万的财产,做公证需要几万元,代价太大了,所以到现在钱都没取出来。”詹女士认为,银行只是起到财产保管的作用,只要逝者家属能证明相互关系,银行就应该把钱还给家属,至于家属之间怎么分,是私人的事情,与银行无关,银行不应该设置取款门槛。
武汉晚报记者从武汉一家公证处了解到,公证收费取决于公证的事项,并不是根据涉及的金额决定,如果公证内容简单,不会需要几万元这么高的费用。记者将这一情况反馈给詹女士,她表示将转告女婿一家,由他们自行决定。
社区证明无效
独生子到坟头拍照做证据
家住常青路的肖先生介绍,自己的母亲5年前去世,为了取出母亲卡里800元的社保款,前后也折腾了不少时间。
“我妈去世之后,我们不知道她在银行还有钱,就把她的身份证、社保卡等一些东西销毁了。后来社区通知我,说她有一笔社保款,需要在期限内领走。”肖先生说,自己立马赶到街道办事处、社保中心办理了相关证明,然后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前往银行取款。
银行告诉肖先生说,社区的证明没有用,必须要到公证处证明肖先生具有“唯一继承权”,才能把800元取出。“我妈妈就我一个孩子,街道办也专门开了证明,他们就是不认。”
肖先生说,自己当时也不知道社保卡里到底有多少钱,经过反复沟通,银行告知他卡里还有800元。“我找公证处打听了一下,做个公证需要200元。说实话有些不划算,但是心里气不过,不甘心。”肖先生说,按照公证处工作人员的要求,自己带着他们赶到黄陂老家,在母亲坟前拍了一张墓碑的照片,然后公证处给他出具了证明。
肖先生说,自己在旅行过程中发现,有些文化名人,人家的墓碑上不会刻上家人姓名,可能只刻了一句格言。“遇到这种情况,也非要以墓碑上的名字作为证据吗?街道办开的正规证明难道效用还比不上一块墓碑上的刻字吗?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