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昔日的帕拉庄园。新华网 冯文雅 摄
新华网西藏江孜8月11日电(记者 冯文雅)在西藏,提起班久伦布村,知道的人也许很少,而提起帕拉庄园,知道的人就多了许多。从江孜县城驱车四五公里即至班久伦布村,帕拉庄园就隐没在这村落之中。作为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它向人们述说着旧西藏贵族和农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据讲解员介绍,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帕拉庄园位居旧西藏十二大庄园之列,是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
1994年,西藏将帕拉庄园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建筑和财物基本保持原貌。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阶层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社会的缩影,也是考证旧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场所。
远处望去,帕拉庄园颇为壮观。据介绍,帕拉庄园现存房屋57间,面积5357.5平方米,主体楼高三层,建筑配套完整,装修考究,设有经堂、日光室、会客厅(上接待室)、卧室,还原了当时主宾们打麻将的一个场景。
“房间里的东西都是原物,那麻将是来自四川的象牙麻将,喝的是洋酒威士忌,抽的是印度香烟,墙上的雨伞、挂钟、保温瓶、印度饼干等都是原物。”讲解员介绍说。
与庄园贵族的豪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斜对面至今保持原貌的农奴院。农奴院是农奴们居住的地方。在这座仅有15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的院子里,曾有14户农奴家庭、60多口人生活其中。一间间拥挤、低矮、阴暗、形同牢笼的土坯房,站在里面连腰都伸不直,五六平米的小间给三口之家,面积稍大的会住上六七口人。
今年73岁的丹增老人,当时就住在农奴大院里。随着西藏和平解放,丹增老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9年,老人搬出农奴院,一两年后在江孜县江热乡班久伦布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在谈到自己对新旧西藏的感受时,老人说,“首先是得到了自由。以前种田种得再苦,都是别人的。解放后自己多种点就能多吃点。吃穿都不用担心。”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