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期支教尴尬现状:当地天天默念别出事【2】

2015年08月09日07: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大学生短期支教尴尬现状:当地天天默念别出事

  志愿者—我再也不会参加类似的短期支教

  展示支教情景,讲述支教流程、生活状况,制定支教策划书……作为支教团队长,北京某学院的李科一会在每一期支教团队出发前给队员做培训。尽管打好各种“预防针”,但新队员去之后还是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

  “第三批买错了汽车票了,晚上9点了才到达目的地。”李科一说,“还好队员们能及时调整,就是他们辛苦了一点。”

  无独有偶,在李世权眼中,大学生本身就是一群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加之没有老师的带队,更容易出现问题。他就遇到过,有的支教学生在来的火车上丢了手机。

  在他看来,学校对于学生的培训并不太够。

  在被问及支教存在的问题时,一位有过短期支教经历的毕业生冯惠(化名)连连摇头,“问题太多了!”在她看来,支教队对于成员的选定门槛太低了。学生是否适合支教?支教需要具备哪些资格?能否做好支教工作?这一系列问题都被忽视掉了。

  冯惠坦言:“其实问题从前期准备阶段就开始了,反正我对支教挺失望的,再也不会参加类似的短期支教了。”

  支教队员很难保证都是师范类,对于教材教案的理解和运用缺乏专业知识;准备阶段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队员的团队意识不强;各团队与支教地没有形成系统对接模式,以至于问题频发;缺乏支教归来后的经验交流总结,导致前期总结的经验、出现的问题都不能够及时有效传达给下一期……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万鹏表示,“光有热情和知识理论还不够,一定要通过培训才能让支教真正实现价值。”

  他认为,作为支教者,大学生团队首先要对当地教育现状有足够了解,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情况有一定了解,然后储备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最后在实践中要关注和孩子的交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老师也指出,大学生在支教前要经过一定的“发展心理学”培训,明确支教对象中各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了解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在支教过程中,我们应转变视角,正常看待他们,而不是单纯地将其当做弱势群体来对待,不要一厢情愿给予。

  除了培训之外,还要让支教更加纯粹一些。有的大学生在支教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支教上,而是到处托关系找媒体进行报道。还有很多学生积极报名支教活动,但在实际过程中却不专注,甚至是进行观光式的支教。

  “实际上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参加过多次支教的李科一直言。

  孩子—喜欢但不需要“一次性”老师

  回程的路上,支教队员黄少芬收到了男孩李天猛发来的QQ消息:“姐,送给你,苹果路上饿了吃,不许哭,要乖哦。”文字下面是23朵玫瑰花加上14个苹果的表情。这个黄少芬口中的暖男,却是学校老师眼中的“熊孩子”。

  曾经有一次,因为在课堂上不读书,李天猛和身为班主任的舅舅发生了正面冲突,一言不合,他直接将书包从教室里扔到了楼下。

  然而,在支教队到来后,这个处在青春期的小男生收起了叛逆,每次课都会认真听讲。手工课上,在没有任何指导的前提下,他在5分钟之内用扑克牌做了一个小纸篓,并送给老师留作纪念。由于宿舍在三楼,支教团的女孩子每天打水都略有不便,每当这时,他就会主动站出来,接过姐姐们手中的水壶,说:“女孩子怎么能做这些事呢,这些让我来就好了。”

  临别那天,李天猛是哭的最凶的孩子之一。

  和李天猛一样不舍得支教队离开的,还有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下马城村小学的孩子们。

  2012年,山西大学的范小康参加了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在下马城村小学教书的一年里,他兼任六年级语文、英语、科学社会等多门课的老师。由于本地老师和范小康的教学方法出入很大,在他离开之后,很多学生感到学习上难以适应,并坦言不太喜欢以前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想念他。

  “我在与孩子告别的时候承诺一定会回来看他们的,可是由于学习太忙,已经过去两年了,还没有回去看他们,我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范小康说。

  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落差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郑伦老师认为,把握好和孩子们相处的分寸很重要,“千万不要轻易承诺,若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孩子们在与支教队员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天然的好感和信任,面对短暂快乐相聚之后的别离他们难免失落,这个时候支教队员如果不兑现承诺,孩子们的失落感会更大,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轻微抑郁。”

  除了情感因素外,本地师资力量匮乏,城乡教育差距严重是另一造成乡村孩子产生心理落差的根本原因。

  在塘房小学的课表上,语、数、英、音、体、美交叉出现,学校里投影仪、钢琴、画板也一应俱全。然而在学生的课桌上,能看到的也只有语文书和数学书。“除了这两门,其他的课开不了。”校长李世权对此直言不讳。

  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塘房小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教学软实力却一直没能跟上,音体美等素质课老师成为稀缺人才。

  “要是碰到一个音乐老师下来,各个校长因为抢人,都能打起来。”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让当地孩子在适应大学生新颖的教学方式后,很难再接受当地教育的现状。

  在采访的过程中,有的小学校长就向记者抱怨,农村学校并不缺少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我们缺少使用现代化设备的老师。

  从这一点来说,大学生短期支教无异于隔靴搔痒,难以改变农村缺少老师的现状。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