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强音 凝聚力量(嘹亮的抗战歌声)【4】--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

抗战强音 凝聚力量(嘹亮的抗战歌声)【4】

2015年08月06日04: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军民大生产》

七十余载传唱不衰

“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军民大生产》至今仍传唱不衰。

“这首歌是从大凤川诞生,后来成为了全国几代人都会唱的名曲。”军民大生产博物馆馆长王有功说。这个博物馆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大凤川,这里正是当年八路军开展军民大生产的地方。

上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在毛泽东同志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后,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1943年春,129师385旅770团的千余名战士进驻大小凤川,开展生产活动。在军民齐心的艰苦奋斗下,当年开荒就达3.4万亩,曾是野山僻壤的大凤川成了“万宝川”。

同年,音乐家张寒晖来华池采风,深受军民劳动热情感染。他以华池民间小调《推炒面》为基调,创作出了高亢的劳动号子《边区十唱》。王有功说:“1964年,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采用了这首歌曲,并把它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在华池县南梁红色景区,讲解员王芳每天要向游人讲述70多年前的军民大生产往事。“由于缺乏劳动物资,八路军就用废铁铸造生产工具。加上大凤川位于子午岭林区边缘,耕地开垦相当艰难。”王芳说,“尽管条件有限,但据当年《解放日报》报道,大凤川地区开展军民生产竞赛,每天每人平均开垦荒地2.3亩。”如今的这片土地,已是陇东粮仓。

对于更为年轻的一代人来说,《军民大生产》仍能勾起他们的兴趣。“80后”的杜源虎是庆阳市西峰区电视台编导,他曾在2011年拍摄了一部关于陇东民歌的专题片。“在我小时候,父辈们下地劳动时吼的就是《军民大生产》。除此之外,《万丈高楼平地起》和《春节序曲》等一批唱响中国的名曲都来自庆阳革命老区。这些歌曲不仅再现了当年劳动情景,也表现了我们老区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

如今走进军民大生产博物馆,仍能从老照片中感受到当年军民大生产时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每次在参观接近尾声时,王有功都会为游客再唱一曲《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

解放区呀么嗬嗨

大生产呀么嗬嗨

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罗罗罗太

齐动员呀么嗬嗨

兵工队呀么嗬嗨

互助组呀么嗬嗨

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罗罗罗太

满山川呀么嗬嗨

妇女们呀么嗬嗨

都争先呀么嗬嗨

手摇着纺车吱咛吱咛吱咛吱咛嗡嗡嗡嗡吱

纺线线呀么嗬嗨

又能武呀么嗬嗨

又能文呀么嗬嗨

人问我什么队伍

(一、二、三、四)

八路军呀么嗬嗨

自己动手么嗬嗨

丰衣足食么嗬嗨

加紧生产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罗罗罗太

为抗战呀么嗬嗨

(责编:潘旭海、刘军涛)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