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藏牦牛博物馆——高原之舟【2】

2015年07月23日20: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探秘西藏牦牛博物馆——高原之舟

牦牛驯养的唐卡(中国经济网记者 代玲摄)

  

牦牛模型(中国经济网记者 代玲摄)

  牦牛如何起源?牦牛分布?牦牛有些什么特征?答案将一一揭晓。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西藏农牧民与牦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将牦牛请进博物馆是他们的心愿”,筹建这座博物馆的北京援藏干部吴雨初说。走进展厅中的藏家小院,观众会看到西藏传统的耕作模式“二牛抬杠”的情景:田野里一位牧民男子正在两头牦牛后面拉犁,一位牧民女子紧随其后播撒种子。在他们身后长长的空间里摆放着曾长期在雅鲁藏布江上使用的交通工具——牛皮船。同时在墙上还播放着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牛皮船舞。在展厅的另一侧,一进门就堆放着一堵牛粪墙,这曾是牧民最原始最有效的取暖方式。随着视线和脚步的移动,则是用牦牛皮做成的黑帐篷,在帐篷里一位牧女做出正要走出帐篷的模样。在这个大厅里,生动地再现了西藏农区、牧区与牦牛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

  “牦牛全身都是宝。”这话一点不假。用牦牛皮制作的秤、皮箱、皮画、胡琴、盾牌、包含牦牛成分的藏药都在相伴牦牛厅里一一呈现。牦牛的材质也越来越多用于宗教中。不远万里磕长头来到拉萨的信徒们,身上所系大多是牦牛皮制作的围裙。相伴牦牛厅里就收藏着两套磕长头用品。不仅能看到久远年代里的牦牛制品,我们还能看到在中国现当代史上,牦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

  最后一个厅是灵美牦牛厅,展示的是被精神和艺术升华的牦牛。大约15世纪,珠穆朗玛下的绒布寺,上师扎珠·阿旺单增首创《牦牛礼赞》,极尽赞颂溢美之词,将世俗的牦牛与神灵的牦牛融合,成为宗教节日里最重要也是唯一由俗人也就是牧牛人所主持的一项活动。牦牛博物馆首次将这一传统说唱,进行了全文记录翻译,并进行了全程拍摄。在说唱里慢慢体会牦牛的灵与美是逛牦牛博物馆一大享受。

  在吴雨初看来,牦牛博物馆所讲述的故事,不仅是牦牛的故事,而是牦牛和人的故事,因此这里是一座人类学的博物馆,牦牛只是载体。其实,高原上的牦牛,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它所蕴涵的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的精神和意志,更成为巍巍高原上的文化符号。 (中国经济网记者 代玲)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