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留守儿童,人们想到的关键词大多是“农村”、“贫困”、“外出务工”等,但在视线以外,却有城里孩子正在遭遇“隐形留守”,他们在祖辈身边长大,与父母一周一见甚至一月一见。
亲子关系疏远,对孩子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昨天,武汉晚报记者从武汉市心理医院获悉,该院儿少病区的患儿中,留守儿童超半数,其中,城市留守儿童又占了一半。
爸妈要出远门 孩子心理状况堪忧
留守儿童正在成为儿童精神心理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这是武汉市心理医院儿少病区一项专题研究得出的结论。课题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李轶琛介绍,2014年7月到2015年4月,病区共收治各类患儿207名,其中留守儿童已超过半数,占51.2%,而城市留守儿童明显增多,人数已经与农村患儿相当。
作为湖北省内唯一一家精神专科儿少病房,这一统计数据颇具代表性。面对这一统计结果,李轶琛颇感意外。
她认为,全国共有留守儿童680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6100万人,在这个大背景下,病区内两方人数竟然大致相等,这意味着出现心理问题的城市留守儿童人数正在飙升。
其实,留守儿童不仅限于农村。医生给出的定义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无法照顾孩子,孩子就被称为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城市居民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抚养,一周甚至一个月探望一次,这些孩子其实也是留守儿童,但这种现象太过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这些孩子可被视为“隐形留守儿童”。
此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一项针对市内3000名6岁—14岁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也表明,约14%的留守儿童有心理障碍。前几天,11岁的晓鸥因儿童焦虑障碍住院,他是一名典型的隐形留守儿童。
晓鸥(化名)家住武昌,家境不错,但父母都在广东工作,一年回来一两次,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的发病症状很特别,一紧张就会频繁大便,特别当他父母要走的时候,半天要跑四五趟厕所。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症状引发躯体不适,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安全感的匮乏,是晓鸥出现心病的重要诱因。
123下一页 123下一页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