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一大学院长6篇核心期刊论文遭质疑
近日,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田耘被指在学校官网简历的科研成果中,出现6篇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的“假论文”。但田耘回应称,上述论文均发表于增刊或论文集,所以无法在网络数据库上查到,“不是造假,是信息不全的问题”。
截至7月14日晚记者发稿前,该院官网已将被质疑的论文后标注“增刊”或“某某论文集”,并将其余学术成果注明第一作者或独著等字样。
网友截图发帖质疑
质疑的网帖发布于7月10日下午。发帖者网友“临风三弄”称,田耘“编造假论文换取教授职称和行政岗位”,并附上了学校官网上田耘简历截图。
截图中“主编的书籍及主要科研论文”显示,田耘共有6部参编著作、发表16篇论文,其中7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而这当中有6篇被指“根本不存在”。这6篇论文有两篇来自《求是学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此外《扬州大学学报》和《教育理论与实践》上也各有两篇论文。
发帖者称,以《大班英语教学条件下的学生全员发展》为例,该论文据称发表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105至107页,而实际上该期99至107页刊发的论文为作者陈刚的《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另一据称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第11至13页的论文《词汇教学中语境问题新探讨》,相应位置的论文其实是《现代性语境中的道德教育》,作者张夫伟、娄立志。
中国青年报记者核实发现,田耘在官网简历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共计4篇,并且,这4篇在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中无法查到。
另两篇同样无法在数据库中查到的论文,被指“无中生有”。简历中的论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据称发表于《扬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191至193页,然而,该期《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共128页,《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共96页,均离191页差距甚远。
而论文《理解与产出合二为一的口语训练策略》据称出现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但事实上,该期刊为双月刊,全年只有6期。
发帖者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发现如今学院官网的田耘简历已作修改,科研成果等介绍完全不见了。
该校已关注此事并修改其简历
截至7月14日傍晚,官网已删去田耘简历中“科学研究”“获奖情况”“主编的书籍及主要科研论文”3部分的内容。
“整篇帖子都是不符合实际的,我所有的论文都不是虚构的,只是信息不全,有的发表在增刊,有的发表在论文集。”7月14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联系到田耘本人,他表示学校已关注此事,校科技处、纪委已把论文拿去调查,结果是论文并非造假。
公开资料显示,增刊是期刊遇有特殊需要时临时增加的篇幅或册子。就当前普遍情况来看,增刊的论文通常不会被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收录,增刊论文的质量总体不如正刊,所以,一些高校评定职称时对增刊的论文不予认可或降级认可。一些高校官网公示的教师资料中,如果论文发表于增刊,简历中会特别注明。
田耘表示,自己没有将论文用于评职称或换取行政岗位,“评院长根本就没有论文的要求,评教授职称肯定需要论文,但没有要求论文具体的数量”。
他称,在评职称的时候,已经主动说明了这些论文是发在增刊,“我们学校很严的,要审查的”。但是,放在学院网站介绍的时候,“他们把那几个字就删去了”,田耘推测,此举可能是“为了编排好看”。
“网上出现一些说法后,学校内部宣传的管理人员就干脆把那些信息都去掉了。”田耘解释,他不了解“科学研究”“获奖情况”和“主编的书籍及主要的科研论文”3部分信息被整段删除的原因,“反正不是假的,就不管了。交给学校认定,认定之后那些信息肯定还是要补回到官网上去的”。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