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0日14:25 来源:云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情深似海
“在石屏工作,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富民增收,丢弃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成为石屏的罪人,抓不好富民增收,就会成为石屏的庸官。”这是李建阳的履职感悟,也成为他的执政指南。
顶着35度高温,我们跟随李建阳来到异龙镇大塘村委会登杯勒村,村委会主任白枝发迎上前来。
“枝发,现在还喝不喝酒呢?”李建阳故意打趣。
“李书记,听您的话,早就不喝了。”快四十的白枝发有些腼腆。
“那就是我们原来的村子。”顺着村民杨中有的指引,抬头寻找,山尖尖上几棵树依稀标示出村寨的位置。
登杯勒村有34户、121人,属于彝族普拉支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全村没有支柱产业,家家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晚上老人睡在牛皮上,青壮年就窝在草堆里过夜。
2000年,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政府为每家建起了新房,但村民们望着新村,却没有一户人愿意下山。
一个村寨如果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经济上没有自我发展能力,精神困顿,哪还有什么精气神?搬得出,能致富,才能稳得住。
得知情况,李建阳住到农户家,带领农户,挖塘、锄地、除草,手把手试种了30多亩甘蔗,第一年每亩收入就有2500元。
“他来了不知多少次,直到甘蔗交到糖厂,我们才知道他是县委书记。”杨中有回忆,那时还没通柏油路,遇到雨天,越野车开到村外就趴了窝,一行人顺着山梁走进来,滚了一身泥。“你看现在,坡坡坎坎见缝插针都种上甘蔗,村里也没人喝酒、闲逛了。”
石屏是国家级山区农业贫困县,2008年,贫困人口10.6万多人,全县3个人中有1个处于贫困线以下,而且99%是山区群众。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脱贫致富不是一句空口号,要一个村、一个村抓起,从点到面踏踏实实地带动起来。”李建阳带领全县干部、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探索出了“四富四抓四帮”党建带富工作法,使石屏全县农村成为增收致富的主战场,得到云南省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学习。
截至2014年底,石屏县贫困人口减至2.5万人;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84元,比2007年的3098元净增5286元,年均递增15.3%。
“要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文化旅游兴县’总体发展思路,以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细化阶段发展目标,保持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年均两位数以上增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多年来,李建阳带领班子成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