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为师――袁晓岑诞辰百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组图)

2015年06月26日18:15  
 
原标题:“万物为师――袁晓岑诞辰百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组图)

伯乐相马

  原标题:“万物为师――袁晓岑诞辰百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万物为师――袁晓岑诞辰百年艺术展”6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艺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1964年,袁晓岑先生曾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这是中国美术馆建成后第一次举办雕塑个展。时融半个世纪,中国美术馆与云南省有关部门在这里为他举办展览,有着特别的意义。他说,袁先生“作品凝固生命瞬间、刻画丰富情感、描述微妙心理变化,皆付诸于对对象动态和表情敏锐的捕捉与敏感的妙造中。在雕塑民族化的进程中,袁先生的作品给我们传递了一种自觉与自信,而且是缘自于文化深处的回响。”

  吴为山介绍,袁晓岑先生1915年生于贵族普定的一个农民家庭,15岁入师范学习绘画,23岁便开始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与熊秉明等人成立画社,活跃于昆明艺坛。他早年接触到岭南画派作品,有扎实的水墨、写真功夫。他把笔下的孔雀、仙鹤、牛、马置于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将少年时代赤足于广阔山林的生活体验呈现于画面的氛围中。他饲养飞禽,苦练写生、速写之本领,着重表现其神韵和性灵。这种真切体验与表现使他的绘画作品中充盈着花鸟、动物的野逸和矫健之美。上世纪40年代,袁晓岑先生结识徐悲鸿,同时受罗丹、巴里、蓬蓬等法国雕塑家的影响,将中国画笔墨和线条等造型因素和西方雕塑结构的块面和体积以及量感进行比较与融合,状物亦抒情。他的雕塑极具“泥味”,在咫尺方寸之作品中凝练着丰富的雕塑语言。

  袁晓岑先生在国画、雕塑两个艺术门类取得非凡成就,被美术界誉为“塑、墨双绝”。徐悲鸿曾评论说:“你画的马是中国马,而我画的是西洋马。”

  本次展览按袁先生的艺术发展脉络,选取约50多件雕塑和20多件国画以及数十件未刊手稿进行展示,为美术界深入探讨袁晓岑先生的艺术渊源和价值提供难得的机会。

  在展览开幕式后,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一场研讨会,就“中国现代雕塑民族化”、“中国艺术的古典精神:写实、写意的融合”,进行深入讨论,对袁晓岑先生在现代雕塑民族化中所表现出的“文人精神”和“公共意识”进行了价值重估。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