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9日18:14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字号
从国家创新转为全民创新:
发挥企业创新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日报》第六版《四华一启托起深圳创新发展》一文中提到,作为一座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深圳的创新发展,由众多一流企业托起。改革开放35年来,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崛起,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体现深圳的创新特质。
对比2010年《人民日报》头条文章《开路先锋再出发》,记者发现,宣传的重点已从制度改革转向了企业创新。五年前的报道是这样列举深圳改革的成就:深圳率先取得价格改革的突破、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率先成立外汇调剂中心、首次实现“全民医保”……
“宣传‘四华一启’,不仅是宣传深圳的创新力量,也是宣传民营经济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南岭指出,《人民日报》从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了民间创新的活跃力量,肯定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万众创新、全民创新。
以文化、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创新是《人民日报》重点报道的“四华一启”这些深圳本土企业的共同特征。信息技术、基因科学、动画电影、城市生活……这些企业的创新包罗万象。黄卫平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深圳奇迹,而创新冒险的意识则塑造了这个“先锋城市”发展的灵魂,不甘于现状、求进步发展始终存在于深圳的整体环境中。
今年5月,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期间,“文化+科技”再次成为参会企业展示创新成果的核心亮点。“深圳是一个包容、多元的国际化城市,能够给文化、科研工作者提供比较宽松自由的体制机制,法治环境和投资环境也保证了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黄卫平教授认为,深圳经验证明,除了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外,更应当以简政放权、制度创新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创新。
“一直以来,中国都缺少一个能够打动全世界的产品。‘中国制造’也很难摆脱靠性价比优势去获得市场的尴尬局面。”说这番话的是深圳一名踌躇满志的80后创业青年。面对创业的艰辛,汪滔表示,无论在哪个领域,困难都是所有创业者必须去面对的。对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一颗纯粹的心。“只有抱着‘把事情做好的决心’坚持下去,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而正是无数像汪滔这样怀着一颗纯粹之心,梦想创造打动世界的产品的青年人构筑了深圳的明天。“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2014年两会,习近平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称赞深圳的发展是一个奇迹。
深圳因改革而生,改革是深圳不变的使命和主题。下次深圳再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时,会再次书写怎样的激情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