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绿洲经济:金花寨小米给致富梦想插上翅膀(组图)

2015年06月09日13:31  
 
原标题:丝路上的绿洲经济:金花寨小米给致富梦想插上翅膀(组图)

建设中的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生态园”

  原标题:(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经济之三)“金花寨”小米给致富梦想插上翅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黄露):花寨是中国西北祁连山北麓的一个地名,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沿山冲积扇上,平均海拔2200米,由于土地相对贫瘠,且严重缺水,曾是甘肃省有名的贫困乡村。不过近年来,随着当地“金花寨”小米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花寨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说起花寨小米,必须提及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是2008年7月由当地农民自愿参股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小米等杂粮或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购、加工、贮藏、销售等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合作社结合当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和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以“金花寨”小米为主打品牌的沿山小杂粮产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鞠雄说,“我们的小米生长期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其他的生长期就是3、4个月,我们是半年6个月180天。所以有些微量元素的沉淀,时间比较长一点。去年有个南京的老太太,不相信我们的产品含这个(硒、锶),看着我们包装上的成分表,担心是不是骗人的。她自己掏钱,把小米送去检验,结果显示成分和标注的几乎一样,有些还高于我们标注的。”

  花寨小米由于生长期长,生长环境无污染,且富含硒、锶等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微量元素,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打造和维护好“金花寨”小米的品牌形象,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小米生产、加工、运输的所有环节,都严格执行有机食品认证标准。鞠雄说,“我们始终注意产品的质量,必须要保证,因为品牌闯到现在不易。收购小米时,每个基地有每个基地的编号,编号在运粮袋上都有标注。如果以后我们发现质量问题,一看袋子编号就知道是哪儿种的,谁家的。”

  通过引入“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金花寨”小米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终端的全程监控和可追溯,确保了“金花寨”小米的高品质。鞠雄作为合作社主管组织生产和加工的副理事长,在“金花寨”小米的发展中可谓功不可没。鞠雄曾担任花寨乡余家城村的村长兼党支部书记,2008年他辞去村长的职务,从小米品种的引进试种与选种开始,到小米种植技术标准和规程的制定,到向农户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再到组织生产和加工等,多年来鞠雄白手起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更获得了可喜的回报。他说,“我主要负责种植这一块,包括签订合同,种植、收割、加工这一块。原来就是品质好但是产量低下,150公斤左右的亩产。现在产量提高了,普遍达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在如何提高谷子的产量方面我是下了功夫,将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谷子上来,起到了一定的突破;我们的肥料都是自己作出来的配方,到现在还是保密的,别人种的达不到这么高的产量,没有那么好的品质。”

  鞠雄说,他把早年担任村长期间从省农科院专家那里学到的“地膜小麦技术”应用到小米的种植上来,克服了小米产量低的问题,把小米的产量提高了2倍多。即便是这样,小米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依然遇到不小的阻力。花寨乡余家城村的蒋桂春告诉记者说,“当时他(鞠雄)就到我们村上动员,当时不敢种,他的谷子都是大谷子,没种过。后来他和我们签合同,承诺如果谷子种不好,一亩地赔多少钱,所以就跟着他种了,用地膜覆盖。除此之外还根据市场行情,如果市场价格高,还给我们加价。”

  在鞠雄挨家挨户做了大量动员工作后,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所覆盖的十多个行政村中,最初每个村子也只有一两户种植了新品种。不过,最早行动起来的村民也最先受益,今年59岁的蒋桂春来自花寨乡余家城村,家里有近1公顷耕地,是最早加入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之一。蒋大爷向记者讲述了种植“金花寨”小米带来的巨大变化。他说,“2008年以前,根本就不敢想的,小麦谷子产量不高,没人收,卖不上钱,收入不高,刨掉成本一年也就四、五千块钱。我们家六口人,老伴、儿子媳妇还有两个孙子。参加合作社几年下来,生活大不一样,去年在张掖滨河新区买了房子,还买了一辆11万的汽车。”

  蒋桂春说,现在家里除拿出部分耕地种植小麦作为口粮外,2014年将半数以上的耕地用来种小米,收获了5吨小米,卖了2.6万元,加上秸秆养牛、养羊等收入,全年仅在农牧业上的收入就超过了4万元。种植“金花寨”小米让农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合作社员很快从最初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3682户。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加工的副理事长鞠雄说,“早期是求着别人种的,找到村民的门上,给点种子,让他们种。有的时候还要承诺,保证收益在多少,产量达到多少,以多少(价格)收购,合同一签,求着人家种!现在的变化可大了,我们今年10万亩(约7000公顷小米)的订单,就是坐在办公室完成的,都是村民找上门来的。”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既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壮大了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实力。2014年,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全年销售收入及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鞠雄在谈到合作社下一步发展规划时说,“我们信心也比较大,从去年起我们筹建了有机生态园,计划总投资3600万。大概在今年8月底我们精炼亚麻籽油的设备就安装完毕了。由于经济效益显著,种的农户越来越多,我们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下面的一系列小杂粮做起来,总的是以花寨、安阳为主,辐射山丹、民乐、高台这边,小杂粮的面积突破30万亩。”

  根据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小杂粮的种植面积将增加到目前的3倍,建设中的“有机生态园”包括小米深加工厂、亚麻籽油精炼厂、玉米荞麦等其他谷物加工厂、饲草厂、养殖厂、有机化肥厂落成后,将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即用谷糠、谷草喂养牛羊,再将牛羊粪便科学发酵后用于肥田,以确保有机认证的杂粮的高品质。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