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兵忆对日情报战:以学生的身份收集情报【2】

2015年06月08日15:10  来源:齐鲁晚报
 
原标题:88岁老兵忆对日情报战:以学生的身份收集情报

  神秘的电台

  1944年2月,山东军区情报处处长邝任农决定在济南地区建立电台。

  王东儒现在再次回忆起“电台”的事情,依然难掩兴奋之情。“就是这部电台,让日本鬼子烦透了,怎么找也找不到。”

  建电台的事,是李惠民具体操作的。当时,李惠民正在山东军区司令部轮训队学习,突然被任命为电台台长。

  脱下军装,李惠民和两位侦察员来到济南南部山区,与王均接头。

  起初,电台只有1名报务员,以后又派来了译电员。电台工作间选择在离住户较远又比较隐蔽的农具室、牛草屋。午夜发电报,拂晓收拾干净。

  一发报,王均就帮着架线、警戒。白天活动时,王均穿长袍长衫,打扮成商人,李惠民穿着破棉衣、棉裤,戴一顶破毡帽,背着钱褡子,打扮成小伙计跟在后面。

  电台建立了三四个月后,济南的日伪军就发现近郊有不明电台在发报,派人暗中查访,并多次出来扫荡搜查。仲宫的日本鬼子也带着伪军多次夜袭柳埠、高而庄、储泉沟等。

  由于情报站和群众及时通风报信,电台及时转移,没有遭到损失。

  后经王均等人研究,电台搬到了泰山后山的一个山沟中,这个地方山高沟深,草木丛生,人迹罕至。这里有一个用木架搭起了小棚子,原来是鲁中军区情报组用的。

  当时只有3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李惠民、宋勤和魏佃三。他们半夜里工作,收发的电报均由魏佃三送到几十里外的情报站联络点去,从未发生过问题。

  电台的安全问题和日常生活由情报站地下交通员徐文有负责,他在山下租种了庙里和尚的几亩山地,电台的事情连父母和弟弟妹妹都不知道。

  下大雨就更麻烦,几个人住的是窝棚,外边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只好顶着雨布收发报,不能睡觉就顶着雨布坐着,以免机器和电池受潮。就这样,他们一直坚持到1945年8月。

  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性,除王均外,完整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并不多。直到上世纪末,依然没有人对这段历史进行挖掘、研究。

  作为一名参与者、知情者,王东儒一直关注着这段历史,将过去千方百计收集的有关材料整理成册。这才揭开了这段70年前的机密,以及这场由中共领导的抗战地下谍报战。(深度记者 寇润涛 刘志浩)

  上一页12 上一页12

(来源:齐鲁晚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