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外债
“为了帮助儿子进行康复治疗,我在医院旁边租了一间车库,每天背着儿子去做康复治疗。丈夫则在苏州的一家石材厂做小工,他打工的地方在郊区,离得很远,坐车要两个多小时,为了节省车费,我和丈夫不主住在一起。”王华英告诉记者,在那间车库里,她和儿子一住就是5年。
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华英夫妇俩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多元钱给孩子治疗。
治疗初期,康复治疗的项目很多,每天的治疗费用要400多元。后来,由于天天出入医院,她和医生、护士都熟了,自己也学会了一些康复项目,为了省钱,她就自己尝试着帮儿子做。但是,有些项目需要特殊器材,王华英做不了,不得不请医生帮忙做,就是这样每天的费用也要150多元。王华英说,她丈夫在石材厂的工作是计件的,不做事就没有工资。为了能多挣一些钱,只要不下雨,她丈夫就会去厂里干活,平均每月要工作二十八九天,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王华英向记者表示,在那5年里,除了节假日,她都是陪着孩子在医院度过的。偶尔周末的时候,她才会带着儿子去郊区看望一下丈夫,帮丈夫洗洗衣服做做饭。
为了儿子未来决定背他上学陪读
2013年,毛毛6岁了,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毛毛患有脑瘫,但毛毛思维很敏捷,也很聪明。王华英和丈夫商量,为了儿子的将来,一定要让儿子去读书,学习文化知识。于是,王华英带着毛毛来到上饶县煌固镇汪村杨麟爱心小学报名上学,丈夫则留在苏州务工。从这时起,王华英便开始了每天接送陪读的日子。
杨麟爱心小学校长黄周荣告诉记者,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王华英早早地背着毛毛走进校门,课间,她会几次走进教室,背着毛毛去厕所,放学后,她又来到教室,帮儿子收拾好书包,背起儿子回家。
黄校长说,当初王华英中午也要背儿子回家吃饭,一天要接送毛毛4趟,很辛苦,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每次送毛毛过来她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王华英背孩子上课陪读的事情,全校师生都非常感动,三年如一日,王华英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由于毛毛慢慢的长大,王华英被他时有些吃力,后来改为一天接送两趟。上午,当毛毛在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她就匆忙赶回家做饭。做好饭菜后,她又带上饭菜立即赶回学校,中午和毛毛一起在学校吃饭。当儿子上课时,她就在学校食堂或着教师办公室绣十字绣打发时间,偶尔也会来到儿子教室的窗外,陪着毛毛一起听课。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