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渝新欧”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 推动“一带”经济建设
时至今日,说到“渝新欧”,很多人已不再如四年前那般陌生。这条从重庆出发到欧洲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途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000多公里。
中国重庆与德国杜伊斯堡作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的起点和终点,连接起中国与德国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并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杜伊斯堡火车站亲自迎接“渝新欧”班列,并表示:“中德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端,是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也是“渝新欧”铁路的起点和终点,两国应加强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作为“渝新欧”起点的重庆,多年以前就开始探索“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的建设。
从2008年开始,重庆成功引进以惠普、宏碁、华硕等为代表的品牌厂商和以广达、富士康、英业达、仁宝、和硕等为代表的代工厂商,努力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同时,为了满足重庆生产的IT产品顺利、快捷运至欧洲的需要, 在原铁道部和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重庆与品牌厂商多次协商、研究具体方案,提出开发欧亚铁路南线(重庆-新疆-欧洲)的新战略通道。
2011年1月28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功开行。在4年多的运行中,“渝新欧”开行已逐渐固定化、常态化。
2013年3月18日,“渝新欧”首趟回程试验班列成功抵渝,开创了欧洲货物由铁路经阿拉山口入境中国的先河;2014年4月8日,“渝新欧”首趟公共班列从沙坪坝团结村出发驶往欧洲;2014年8月29日,“渝新欧”首趟原装汽车整车进口班列顺利抵达重庆铁路口岸,开创了内陆铁路口岸进口整车的先河。
截至去年12月31日,“渝新欧”共开行233班,货物运输总量约2万标箱,货物运输周转量54亿吨公里,进出口贸易额68亿美元,占整个经阿拉山口出入境中欧班列的80%以上。目前,去程班列稳定在每周4班以上,回程班列稳定在每周1班以上。预计今年将开行250班以上。
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 “渝新欧”五核心竞争力独步“一带”
以往,重庆货物到欧洲,要么选择价格高的空运,要么选择时间周期长的海运。“渝新欧”的开行,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性价比极高的物流运输方式。
走海运,重庆到欧洲一般要40多天,而现在“渝新欧”只要14天;运行成本上,“渝新欧”运价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不但可节省时间,而且可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利息成本。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认为,“渝新欧”具有五大独特核心竞争力:一是建立了跨国铁路国际协调机制,形成“渝新欧”五国六方铁路联席会议制度,开创了亚欧两大铁路组织使用统一运单的先河,开通了定站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的“五定班列”;二是建立跨国海关国际协调机制,启动了中欧“安智贸”试点和多国海关“一卡通”,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程放行的绿色通关机制;三是建立了货量与运价挂钩的量价联动机制,目前,“渝新欧”运价已比开通之初降低了40%;四是建立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机制,成立了重庆市政府物流协调办公室,组建了“四国五方”合资的“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电子锁和控温集装箱,确保“渝新欧”安全、高效、常态运营;五是开行了公共、固定班列,增强了班列的稳定性和货源集聚能力。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