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快、安置稳——确保群众迅速安全转移 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和及时安置
通往樟木镇的公路打通当日,聂拉木县委书记王平接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的电话:“樟木镇全员转移。”
时间紧迫,王平深感责任重大。他迅速组织口岸管委会、聂拉木县、樟木镇等各级政府人员,迅速组织人员转移。
“29日晚11时许,当所有人员安全转移出樟木镇的时候,我的心总算落地了。”王平说。
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党委迅速部署力量赶赴灾区一线抗震救灾,要求重点是救人,要不惜代价、想尽办法,全力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
迅速行动,果断决策。大地震之后,超过7级的两次余震,西藏没有出现任何新的人员伤亡。
4月25日地震发生后,西藏各级党政机关、各级干部、部队官兵迅速行动,党政军警民联动,采取拉网式排查方式,连夜组织灾区群众2.9万多人撤离至安全地带。
4月26日,武警交通部队和西藏公路养护部门数百人进入塌方和滚石不断的山区,抢通生命通道。
4月27日18时,经过52小时连续抢修,中国移动除聂拉木县樟木镇外,灾区其余县乡均恢复移动通信;5月1日恢复震区27个基站,其中随着樟木口岸基站抢通,震区所有县城、乡镇所在地的移动通信均已恢复。5月2日,中国移动西藏公司还陆续在日喀则市、拉孜县震区安置点新建开通了3个3G基站。
4月29日,针对樟木口岸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山体移动、整体滑坡迹象明显的严峻情况,自治区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将樟木镇全部人员转移至拉孜、日喀则市区安置点;成都军区陆航部队出动9架直升机紧急救援,将279名被困在尼泊尔境内的三峡集团援尼项目员工和174名吉隆口岸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转移到吉隆县吉隆镇安置点。
为更好安置受灾群众,当地在西藏聂拉木、吉隆、拉孜等县和桑珠孜区设立了156个安置点,近64万余名撤离转移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实现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伤病能医。
组织13支医疗队在灾区开展工作,设立医疗救助点19个,累计巡诊诊治伤病群众1.76万人次,发放价值165万元的各类药品;对受灾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累计6.6万人次。
9日上午,记者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看到,一些老人坐在帐篷门口安详地晒着太阳,聊着天,手中的转经筒发出“唰唰”的声音;孩子们在帐篷间嘻闹玩耍;姑娘们哼着歌曲正在打扫帐篷……
5月9日,距地震发生整整两周,高原阳光依旧灿烂,一面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帐篷顶上!
上一页123 上一页123
(来源:新华网)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