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游新规五一实施 仍存胁迫消费天价饭菜等顽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五一小长假许多人首选外出度假
胁迫消费、景区“天价”饭菜最让游客不开心
这个五一小长假,你是怎样度过的?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度假选择。
盘点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热词,“旅游新规”首先上榜——《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不过,怎么执行却存在争议。同时,“胁迫消费”“天价饭菜”“人山人海”等顽疾仍然存在,让游客不能开心畅玩。
还有一个灰色的热词“交通事故”依然上榜,警示着人们,在开心出游、走亲访友的同时,公共安全问题丝毫不容懈怠。
【旅游新规】
两部旅游新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于5月1日开始实施。新规不仅明确导游领队需在出行中提醒游客有关法律法规、风俗禁忌等方面的要求。并提出,导游领队可以通过旅行社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和后果严重的游客向旅游主管部门报告,并在旅游主管部门核实后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部分旅行社反映,导游缺少举报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动力,很少会主动举报顾客,何况目前缺乏处罚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具体规定。专家认为只有修改旅游法,或者对旅游法做出进一步司法解释,才能保证未来处罚有法可依。
就在“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饱受诟病的游客不文明行为,再次引发网友声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前出师表》石刻,被一名游客恶意刻字“路培国一游”,并刻明时间,显示为2015年4月30日。此事在网上引起关注,散打艺术家李伯清也发微博谴责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并举报:“路培国”三年前曾在杨升庵的《临江仙》上题字。但工作人员称,出事地点处于监控死角,不能通过调取监控录像的方式查找不文明游客。
昨天中午,碑文被恶意刻字处已得到初步修复,一块巴掌大的黑色墨迹掩盖了刻痕,但走近后仍能看到凹槽,字迹隐约可辨。
文明旅游是个渐进过程,举报与记录的意义在于典型案例的警示效应。促进文明旅游的过程中,长线教育类的软性引导与硬性约束同样重要。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