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重建】
灾后重建以来,雨城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改、扩)建公路235公里,川藏铁路、雅康高速和国道318、108线以及省道104、105线雨城段等综合路网加快改造提升。特别是雅安市主城区市民盼望了十年之久的北外环线即将全线贯通,让雅安作为川西综合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被雅安主城区市民成为北外环线的道路,是国道318线雅安雨城区段的重要改造项目。老雨城人曾大伯说,过去,运送物资进藏的大货车,都是从城区穿行而过。特别晚上,货车驶过的声音,很是扰民。如今,这条公路迁到城外,晚上休息安宁了。
除了交通网,雅安也正在加快建设城乡一体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重点提升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统筹推进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
当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73岁的杨国智老人打燃新家的天然气灶时,他知道一个全新的新农村生活开始了;当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组的小朋友在宽敞整洁的活动院坝内,跟着志愿者老师学习武术时,他们美丽的童年又多了一抹灵动的色彩;当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村民担着新鲜采摘的时令蔬菜,乘坐着安全、便捷的公交车去县城赶集售卖时,他们知道致富路更通达了……
截至2015年4月5日,雅安市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工率60.6%、投资完成率43.8%,雅康高速公路和国道351线、318线、108线,以及五条重要经济干线建设进展顺利。雅安市城镇体系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46.1%,以雅安主城区为核心、6个县城为重点、16个小城镇为节点、幸福美丽新村和新村聚居点为支点的“一心三点”城乡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产业重建】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发展起了特色观光农业,已形成了集登山健身、民俗休闲、金秋采摘、吃做农家饭菜、体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特色,这里有1000亩生姜、1300亩猕猴桃、5000亩林竹基地。村民寇路群的农家乐红阳山庄在灾后重建中还扩建了营业区域,庄周边种植红心猕猴桃30亩。山庄和猕猴桃总收入约200万元。在火炬村,连片的猕猴桃种植林如今已成为一大风景。村里家家都种上了猕猴桃,因为收益不错,村民也尝到了甜头。村支书赵正本介绍,现在村民不再像以前那样外出打工,猕猴桃种植,将他们留在家乡致富。
留在家乡致富的还有在芦山县产业集中区上班的农民工。28岁的孔明霞是其中一位。在琪雅服装厂上班,她每月能挣得3000多元。工资收入性价比远远高于她外出务工。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高绪说园区的远景目标是:建设一个省级园区,培育两家上市公司,解决三万人就业。
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500亩的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正在着力打造集汉白玉板材、异型材、马赛克、雕塑和碳酸钙系类产品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汉白玉加工示范区。
由南充市和天全县共同出资打造的南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向着集生产示范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孵化、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迈进。天全县农业局局长马忠强说,项目建成后,将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一三互动、农旅结合”,助推南天新镇经济发展,辐射带动整个灾区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雅安市始终把产业重建作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一县一园区工业重建,重点加快推进芦天宝飞地园区、芦山产业集中区、荥经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雅工业园区等4个产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抓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农业新型主体培育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茶叶、中药材、果蔬等“5+3”优势特色农业发展,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农业园区加快建设,百里茶产业、百里猕猴桃产业和百里花果金果产业带初具规模。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重建。编制完成《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合作行动方案》,注重优势转化和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与周边7个市州开展共建川西旅游交通网络、精品旅游线路、无障碍旅游区等合作,碧峰峡和蒙顶山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熊猫古城、金凤山、云峰山景区成功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生态重建】
冷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对宝兴县城的居民来说,这是一个“生命工程”。冷木沟的稳定,关系着县城1.5万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投资1.75亿元的冷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确保100年一遇泥石流不对县城居民区构成直接威胁。目前已全部完成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如此,这项工程还按照“地质遗迹公园”进行规划建设,用旅游景点的概念设计施工,融入生态、历史、科普元素,修建了冷木沟景观大门及主题广场,泥石流科普馆、全景图及动物科普展示,戏水及植物科普展示,休闲景观村落,观景台及泥石流科普户外展示等,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可持续性。
雨城区也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将236个隐患点全部纳入监测网络,逐点落实监测、预警、排险、避让等措施,907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得到妥善安置。同时,雨城区还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生态修复项目全部开工,完工7个,完成投资1.4亿元;复垦灾毁耕地1.5完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3%,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震后雅安市首个正式命名“省级生态区”。
雅安市坚持把地灾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抓实、抓快,235个地灾治理工程、387处应急排危除险工程、107处受损修复工程已率先在2014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坚持“群测群防、主动避让”,完善6级群测群防体系,建立隐患点、治理工程、避险搬迁“三本台账”。完善地质灾害防御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实施防汛会商制度,及时发布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组织19支队伍320人的抢险应急力量,完善各项应急设备设施,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组织4000余场次20余万人参与演练,建成应急避险场所71处。
(来源:四川新闻网)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