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的喜马拉雅山南麓
原标题:喜马拉雅山下跑火车? 外媒嘴里“跑火车”
这几天,一则“中国有意修建一条穿越喜马拉雅山的铁路,连接与尼泊尔边境”的消息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从法新社到路透社,从英国《卫报》到《独立报》,光看标题和关键词就足以让人脑洞大开。
细读各家媒体报道,发现其中引用了同一消息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隧道专家王梦恕。除了转引专家的话,西方媒体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某种酸涩和阴沉,大肆渲染中国欲修建这条铁路背后的所谓“经济和地缘政治野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带着强烈好奇心,记者拨通了王院士的电话,向他求证这则新闻的真实性。聊过之后才发现,事实和报道差得很远。明明是美好愿景、规划蓝图,生生被外媒唱歪了调子,曲解了本意。
尚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首先,这是一条啥线路?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这条线路是青藏铁路的延长线,将连接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和中国靠近尼泊尔边境的吉隆口岸,全长540公里,工程预计2020年竣工。
不过,王梦恕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条铁路线尚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根本没提到日程上来,也没得到政府批准,所谓的“2020年竣工”就更不可能实现了。
记者调查中发现,“中国欲修建从日喀则通往吉隆的青藏铁路延长线”其实是一则旧闻,早在去年8月青藏铁路首条延长线拉日线(拉萨到日喀则)正式通车时,中国媒体就报道过这一设想,称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期间,包括日喀则-吉隆在内的多条青藏铁路延长线“有望开工”。
“有望开工”成了“2020年竣工”,为了博眼球,一些西方媒体可能根本顾不上核实事实了吧。
技术可行但面临困难
那么,穿越喜马拉雅山的铁路隧道到底能不能建?技术上可行吗?作为中国隧道和地下工程专家的王梦恕最有发言权。他分析,喜马拉雅山隧道技术可行,但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修建高山隧道,先要确定选址和海拔高度。是要“穿越”还是要“翻越”?王梦恕说,如果在喜马拉雅山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修建隧道可以缩短长度,但考虑到空气稀薄,温度过低,冰封地冻,不适宜人车通行,所以隧道高度最好降至5000米以下,4000米左右比较合适。
王梦恕告诉记者,为了缩短隧道长度,还要尽量寻找喜马拉雅山体最薄的地方作业,从类似山口的一端“沟里”打入,再从另一端的“沟里”打出。先前各方经过实地勘测,初步确定一些备选地址,但都停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没动真格。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