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大庄科乡村民默默坚守无名烈士墓50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延庆大庄科乡董家沟村的宋金海都忘不了一件事——到村西头的山洼里给四位无名烈士扫墓。今年68岁的宋金海,已默默坚守了50年。
“18岁那年,我娘跟我说,村西有四座无名烈士墓,每年清明让我想着去给添几锹土,不然时间久了坟没了,大伙儿也就把他们忘了。”就是这一句简单提醒,变成了宋金海一生的坚守。老宋大半辈子给无名烈士扫墓这件事,村里人也是近两年才知道,大伙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父老乡亲都会在春节、清明、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等节令给无名烈士扫墓、添土,表达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去年6月,大庄科乡和延庆县民政局还出资重新修整了无名烈士墓,9月30日公祭日当天为烈士们立了墓碑。
4月1日,梅发胜在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擦拭无名烈士墓碑。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安徽定远:4位老人70年爱心接力 守护700多位无名烈士墓
从1945年开始,家住定远县仓镇观寺村烈士墓群附近的杨文秀老人开始义务守护墓地近半个世纪。此后,刘玉营、梅发胜两位老人先后接力承担起义务守护烈士陵园的任务。如今,梅发胜老人也已72岁,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原因,曾经担任观寺村书记的朱世文开始和梅发胜一起义务守墓。据梅发胜介绍,1944年至1945年期间,700多名新四军官兵在抗日战役中牺牲后被安葬在此,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坟墓前记录着烈士姓名和籍贯的木牌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几代人对烈士事迹的记忆与缅怀从未湮灭。如今,为了更好地守护烈士墓园,梅发胜和朱世文把家安在了陵园里,清洗墓碑、清理杂草成为他们每天的任务。作为革命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前后,一些中小学校、机关单位便会组织学生和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和扫墓,守墓老会为他们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梅发胜老人说,守护烈士墓园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和“接班人”朱世文一起继续守护下去。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