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旅行,之所以叫“有去无回的旅行”,“火星一号”计划之所以只卖“单程票”,原因在于,如果计划真的成行、志愿者一旦真去到火星,将永远无法返回地球。因为当下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支持载人飞行器从火星起飞返回地球的条件。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报告中提出,火星上的环境会让人类在68天内死亡,想想那耗尽最后一点氧气和食物的场景,真是像不少灾难片一样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这个计划仍有多达20万人跃跃欲试,报名申请做第一批火星人类居民。
不过,这个荷兰私人公司提出的“火星一号”计划,在问世不久就曾被质疑说是“一场为了报名费而制造的荒唐骗局”。这计划究竟怎么回事,我们随记者继续一探究竟:
“火星一号”计划,由荷兰一家私人公司主导,2013年开始向全球招募志愿者。当时提出的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殖民地,从2023年开始将志愿者送往火星。但因为计划实施过程太复杂,移民时间一拖再拖,最近又提出初步计划在2024年运送首批4个人去火星。
就在去年,有媒体曾爆出“火星一号”其实是个大骗局,主导这个计划的公司办公地点竟然在荷兰一所出租屋内,公司算上总裁在内一共两个人,却向全球20多万报名者每人征收11美元的报名费,并且“不予退还”。让人不禁联想,该公司有“借报名费敛财”的嫌疑。
虽然该公司总裁巴斯·兰斯多普曾公开否认敛财,但他并不否认无法按时完成计划的可能,而且承认他们的员工的确只有十几个。兰斯多普说,公司有来自欧洲宇航局的同事,他自己也有美国宇航局的朋友,大家都不认为,“这个项目完全不可能”:
兰斯多普:今天火星一号基金会,开始寻找火星居民,寻找各个国家的人们到火星上定居。火星一号,是非盈利组织,致力于将人们送上火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并不看好这个所谓的火星移民计划。他认为,眼下连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都没完成,倘若非实现火星移民,举一个国家之力还尚需百年,何况只是一个拥有十几个员工的私人公司:
庞之浩:美国计划在2035年左右载人登火星,在这之前也需要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比如重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需要达到100吨以上;目前的技术,去火星一个来回需要520天,长期失重肌肉会萎缩、骨质会脱钙,人造技术本身就很复杂目前也难以实现;火星一个来回,更大的威胁是太空辐射。
虽然兰斯多普强调,项目的申请人必须年满18周岁,并且会接受完善的生存训练,也必须接受他们无法返回地球的事实,但还是有不少人都提出,用“有去无回”的旅程,送一帮人上火星任其自生自灭,是违反人伦的;甚至有人质疑,这是一场让活人参与的“死亡实验”:
庞之浩:不能算移民火星,而单纯就是在火星上进行短期的探索式的奉献。时间的长短跟物资后续补给有关,前期把氧气食品水等物资运上去,人登上去之后就靠这些物资。后续如果还有供应,人会活的长一些。所以,一个是可不可行,还有就是太空伦理的问题,第三就是有没有必要。我认为这可行性非常小。
不过,李大鹏和许多像他一样报名参与的志愿者,思考的却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事儿——数百年后,人们不会记得第几届美国总统是谁,但是他们会牢记,第一个踏上火星的壮士的名字:
李大鹏:在火星生活10年的可能性,也许就跟在地球上活到80岁的可能性差不多。那为什么还要去细菌都活不下去的地方?我认为人类以后是一定要移民太空的,火星就是一艘超大型的宇宙飞船,只有真的在这里实践过、生存过,人类以后才能真的实现太空生存,星际移民。
(来源:中国广播网)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