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型城镇化呼唤钢结构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是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完成总产值约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以上。新型城镇化呼唤绿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产品,它要求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必须改变,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建筑工业化将迎来新的发展,它将不是一个被动选择的问题,而将成为建筑业伴随着城镇化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2]。传统建筑业现场湿作业多,劳动生产率低,质量问题突出,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3]。因此,要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建筑业必须要转型升级,通过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钢结构建筑因其绿色、环保、低碳等特性,被认为代表了建筑结构发展方向,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也因此被认为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代表。
(一)钢结构抗震性能良好。钢结构有较好的延性,当结构在动力冲击荷载作用下破坏时吸收较多的能量,可降低脆性破坏的危险程度,因此钢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好[4]。例如,2008 年汶川地震时,钢结构建筑——绵阳九州体育馆安然无恙,成了灾民的避难所;2013 年 4 月 20 日芦山地震时,汶川震后援建、改建的钢结构医院、学校没有任何损坏,这些建筑成了生命的庇护所;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海岸发生地震后,以钢结构住宅为支撑的防震体系吸引了世界目光。
生命第一是建筑的最高准则,居住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偶发大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关键是要从提高建筑物自身的抗震能力方面着手,大量采用抗震性强的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钢结构建筑低碳环保。部品工厂化生产、构件现场进行装配的建筑工业化方式建房是达到建筑绿色标准的最佳途径。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工厂化方式建造住宅将每平米至少减少能耗?14?吨标准煤,节约建材?600公斤,减排CO2300公斤,而采取住宅产业化装修的项目可实现减少建筑垃圾1%,节材0.5公斤,减排?CO240公斤。其中,钢结构工业化建筑绿色循环低碳特性更为突出。钢结构建筑充分利用钢材的高强度特性,节约了工程结构材料。其每平方米消耗资源量大约在800~1000公斤,而钢混结构建筑每平方米消耗资源量则在1700公斤以上。钢结构建筑在生产和建造过程中比传统的混凝土工艺节能1/3,在使用过程中比传统建筑节能10%;实行干式施工,节水率可达到30%,粉尘排放下降80%。钢结构建筑在使用寿命到期拆卸后产生的建筑垃圾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5%,更多地是给后人留下的是可再利用的资源(钢材)、再开发的财富,废钢可回炉重新再生,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可缓解钢铁产能过剩。我国钢铁产量大,长期居世界首位,产能严重过剩。如何消化庞大的产能,发展钢结构建筑是个方向。在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在建筑结构中的占比普遍超过40%,美国钢结构建筑占比在60%左右,日本钢结构建筑占比达到39%,英国新增建筑90%以上是钢结构。而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使用钢结构的建筑占比仅6%。从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来看,我国的钢结构行业有很大空间等待我们去开发,充足的钢铁产量为实现钢结构建筑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规模推广钢结构建筑,将可以破解目前国内钢铁产能明显过剩、钢铁企业经营陷入困顿的格局。
(四)可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建立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现在工地上的建筑工,基本以30~50岁的为主,很少有20多岁的年轻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代”现象[5]。实现建筑工业化,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配置的困难,节约成本,钢结构建筑已经很高程度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施工,有了非常完善的标准体系,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为实现建筑工业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钢结构综合效益显著。钢结构建筑由于自重轻,不仅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基础造价上可节约30%,在软土地区优势尤其明显,而且建筑材料综合运输费用低。由于强度高,相应梁柱等构件截面小,可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5%—7%;钢结构实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工施工,品质得到保障,增加房屋内在价值。由于施工速度快,工期缩短40%以上,可使建筑更早投入使用,使房产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加快接近1倍,同时资金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建设工程提前投入使用所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钢结构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价差。同样楼层净高条件下,钢结构维护墙体面积小,节约空调所需能源,减少维护费用。钢结构建筑开窗不受限制,采光通风效果好,可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还节约能源。还有其抗震性能好,节约了震后重建费用。
![]() | ![]() |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