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平 25年炼好钢(关注一线工程师)--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毛新平 25年炼好钢(关注一线工程师)

本报记者  顾兆农  程远州

2014年12月25日03: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毛新平(右)在与同事讨论工作。
  潘东晓摄(人民视觉)

  “马上就将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了”,虽然还在公示中,但他对此充满信心。他就是武汉钢铁集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新平,一位致力于以最低成本生产最高性能钢材的地道的“国产专家”。

  10月16日,凭借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领域的突破,49岁的毛新平又一次站在了让业内人士艳羡的领奖台上,这一次,是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奖”。

  “我们要用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出高性能的钢材。”在短短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这句话,毛新平说了5次。这是我国钢铁行业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是这位工程师25年来不懈追求的梦想。

  翻开毛新平的简历,你会发现,这位已经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且获得过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等多项大奖的全国劳动模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从武汉钢铁学院的硕士到北京科技大学的博士,从研究院到钢铁企业,无论是求学经历还是科研工作,都是在国内完成的,并且随着钢铁工业快速的发展,锻炼成为业内知名专家,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989年,24岁的毛新平被分配到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现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从此一头扎进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领域,埋头钻研,一干就是25年。

  薄板坯连铸连轧是指钢铁生产中,将连铸与热轧两道工艺衔接一起,使用薄规格钢坯生产热轧板带的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这项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具有成本减少、能耗降低等特点。

  “当时冶金工业部决定做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示范工程,最后选定珠江钢铁有限公司,这个项目由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设计总包,我有幸进入这个项目组,算是我国接触这个新工艺新技术的第一批人。”说起当年初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过程,毛新平连称幸运。

  他确实幸运。30岁时就成了这个国家重点工程的总设计师,34岁时,珠钢项目一期完成,他成为中冶南方副总工程师。2002年,毛新平应聘成功,成为珠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所所长。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毛新平团队用钛微合金化技术生产700兆帕强度钢,合金化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1/3;热轧薄钢板、高品质特殊钢等工艺技术难关也先后被攻克。

  高强度、薄规格热轧板带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带来的经济效益在集装箱业表现突出。大规模生产后将使国内特种集装箱用钢迅速实现国产化。

  已经有相当成就的毛新平,如果单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享受,无论在业内或进入相关行业,都有很多机会挣更多的钱,当更大的“官”,但是,他选择了坚守。“你不太在乎自己的待遇了吧?”记者问。“在乎!”毛新平回答的干脆,“但是目前我做的这项技术还有发展的空间,行业和社会都需要,不做觉得可惜了,人不能只跟着自己的待遇走吧。”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5日 06 版)

联系本文记者

顾兆农
[留言][博客][微博]
(责编:白宇、王吉全)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