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习近平走过的路(科级干部篇)

2014年12月18日16:47  来源:海外网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 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习近平节省下来的余粮能去粮站兑换粮票和钱。那两年延川县每年都会遇到春旱和夏旱,有余粮尤为不易。

“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得就是团结。” “近一年时间里就我一个坚守在那里,感到十分孤独。但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快乐。”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也成为习近平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习近平生活、劳作在乡亲们中间,过了“四大关”。乡亲们对习近平坦诚相待,让他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20岁那年,习近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

习近平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卖到附近村庄增加集体收入。

习近平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

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习近平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带领社员打坝淤地造良田。这些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

(责编:白宇、王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