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彩伟同志在工作中
“小范,你知道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谢老师问这位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不知道”。“会感染人,你工作的专注会感染人,我都被你感染了,你做研究时很快乐,是个适合找油气的人。”“老师你真会鼓励人,谢谢老师!”其实年轻人当时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师说这句话的意义,因为他还不能理解找油气的“难”。
几天后,小范来到中海油湛江基地,一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滨小镇,安静、美丽但有些偏僻,很快他就成了一名北部湾盆地勘探项目的助理工程师。半年后,他被调到琼东南盆地,临走前,一位工作多年的同事把他叫到自己办公室,说“不要去琼东南!”,“怎么啦”,“你知道怎么叫琼东南吗?”,“不知道!”,“就是又穷又冻又难!”,“有这么恐怖吗?”,对年轻的他来说,更多是对这个南海北部最大、凹陷最多的盆地地质结构感到好奇。由于工作热情高,好钻研,当时的项目经理易平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决定让他承担区带盆地模拟和储层沉积研究。许多年长的同事并不看好,除了他工作不满一年,是个未转正的员工之外,主要是当时国内盆地模拟软件还未成熟,bug极多,还没有人能完成整个盆地模拟流程的。加上当时工作站资源少,而且主要用于地震解释和悠长描述,地质人员用机时间少。在与经理商量后,他决定晚上工作,与别人错开工作时间。一个月后,完整的模拟数据第一次展现在项目经理面前。
“油气田是在地质家的脑子里的”这是国际油气勘探界的一句哲言。对范彩伟来说,第一次深受体现是在2001年,项目组评价宝岛区,当时研究关注层系是古近系陵水组,然而研究团队发现浅层梅山组有亮点异常,但由于解释没构造,评价难以继续。范彩伟提出梅山组浅层圈闭是形成于海侵域,加上后期切割圈闭的是泥质充填峡谷,存在圈闭条件。
“我建议赶紧把平台拉回来,这里根本没有圈闭,海侵域怎么可能有砂岩,以前钻遇的切谷充填都是砂岩,你怎么认为这里是泥岩充填!”年长有权威的老专家说。范彩伟无意冒犯老专家的权威,他只想把自己脑中的想法和认识表述出来,主管勘探的领导听完他的描述后说,就相信这个年轻人一次,我觉得他说得挺像一回事。一个月后,现场传来了喜讯,这口野猫井在预测目的层钻遇该区第一口烃类气层。
2003年春节后,公司勘探项目调整,范彩伟调到莺歌海做勘探副经理,这个盆地前2年,由于浅层高CO2的分布,勘探进入低潮。范彩伟来到这一盆地后,第一次感觉到该区勘探研究的难度:部分有利勘探目标由于越南的干扰难以作业,浅层CO2分布难以确定,斜坡区圈闭条件困难;中深层勘探难度大、风险大、成本高,未有成功先例,失利的两口中深层探井均为钻遇有效储层。“这是一个泥盆”,很多研究人员都这么认为,范彩伟也曾对中深层储层缺乏信心,但是与越南石油公司的合作研究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一想法。
2008年春节后,范彩伟和一名同事匆匆前往越南河内参加联合研究,这是一个千年难逢的机会。因为莺歌海盆地位于是一个中越之间,盆地西部的资料中海油只掌握很少。范彩伟为了更多地掌握盆地西区区域地质资料,抓住一切机会与越方研究人员交流,并努力争取到一些重要资料。通过整合这些资料,他提出了晚中新世河内凹陷抬升剥蚀,红河、马江、蓝江三江汇聚莺歌海凹陷西北部,西北方向存在大储集体来源基础。在教授级高工谢玉洪的指导下,他提出了东方区黄流组坡控重力流海底扇模型,预测主要有利富砂储集体的分布,这些研究成果在2010年4月海洋石油技术交流会上宣读,得到了总公司勘探主管领导认可。同年10月,东方区中深层钻探获得成功,证实重力流海底扇沉积模式认识是正确的。
2011年初,范彩伟离开勘探热火朝天的莺歌海盆地,再次回到琼东南盆地,这时他是盆地的项目负责人。而此时的琼东南盆地勘探处于极度低潮中,研究人员热衷于抱怨和打听什么是更好的出路,信心不足,氛围不好,这是油气勘探的忌讳。琼东南盆地的10个凹陷分布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主力层系不能明确,勘探工作者一直难以找准勘探方向,而且乐东、陵水早年钻探失利多,一直被排在盆地勘探方向的后备区,就连生烃能力也受到怀疑。
勘探业界有一句俗话“一个新盆地勘探发现需要老方法,而一个老盆地勘探需要新思维”,范彩伟正是信奉这一勘探理念的人,然而新的思维需要建立在大量资料分析和合理逻辑基础上,有时需要查阅大量外文资料来获取认识的可靠性,研究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不分上下班,他也不知道自己每周工作的时间是多少,他已经完全专注他的琼东南,大部分的晚上和周末,都可以看见他在办公室。
“你可以感染人,适合找油气”,不到半年时间,琼东南这支研究团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正应了那句话“做管理先做榜样”。2012年,勘探人员在失利中重新理顺复杂的地质问题,明确领域勘探方向,发现盆地西区凹陷伸展量大,活动时间早,有利烃源岩发育,生烃潜力没有问题、而且规模大。研究还打破原来认为盆地在中新世时期是斜坡沉积背景的认识,发现在乐东-陵水凹陷北部地区在中新世时期就形成坡度较陡的沉积坡折,其坡下低洼区是重力流海底扇发育有利区。
另外一个勘探思路的转变是改变莺、琼两个盆地独立研究的习惯,将其纳入统一的整体研究。新研究表明,在10.5Ma附近,莺-琼盆地已经开始结合成共同的沉积体,越南东岸为琼东南盆地轴向水道提供大量陆源碎屑来源,解决了盆地中央储层来源认识问题。同时,提出由于早期控凹断裂和坡折带地区由于差异沉降形成裂隙带,在强超压驱动下,形成垂向运移通道,解决盆地西区由于断裂不活动造成的运移风险问题。新研究改变了原有的勘探方向,勘探的主要地区从崖城凸起和宝岛地区转移进入到盆地中央乐东-陵水凹陷,勘探重点层系从渐新统转移到的中新统地层,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从构造、断块圈闭转移到岩性、地层圈闭……总而言之,一切都变了,油气的确在地质家脑子里!
2014年是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发现进入史上高潮,也创建了多个第一,首先是LS13-2-2井,测试无阻流量超过100万方/天,12年来盆地勘探再获高产商业发现,首次获得琼东南盆地高温超压领域勘探突破;紧接着YC27-2-1井,钻遇高阻优质气层,证实乐东凹陷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打破了国外大油公司认为西区乐东凹陷烃源岩进入“生烃死亡门限”的认识,创建了莺-琼盆地高温超压成藏记录(压力系数2.05,地层温度180℃)。
接着是LS25-1-1井,该井单井探明+控制储量超过500亿方,创建盆地勘探单井最大发现。
富了之后的琼东南盆地,周边的作业船只增加了,“海洋石油981”与“南海九号” 、“勘探3号”相继在这里开钻。以前每年只能打不到两口井,今年却打了10多口探井,成功概率超过60%,琼东南盆地从原来的后备区变身增产区,为中国南海油气产量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