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锋同志在现场踏勘新区产能建设区块
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文锋同志一直扎根边疆,长期在戈壁荒漠区从事油气勘探工作。是一名专业知识扎实,野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型干部,为寻找油气,他不畏艰苦,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一干就是十几年,为多个千万吨级油田的探明和开发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新疆油田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和 “企事业单位一级技术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锐意创新,精益求精为油气
“掌握的资料越丰富,研究的越深入,才能保证地质认识越接近事实,才能确保钻井成功率,因此,精益求精做工作就是确保国家投资不打水漂”。刘文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油气勘探工作就是“广种薄收”,每一个油藏的发现都是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花结果的。为了不放过每一个发现油气的机会,他每天都翻阅、研究大量的资料,奔走于野外现场和办公室之间,经常加班到深夜,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对于他来说办公室成了家,而家则成了旅馆。他妻子说“除了吃饭、睡觉,他很少回来”。
2011年,在刘文锋同志带领下,金龙2井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现场数口井同时开钻,为准确掌握油气显示和岩心出筒状态,刘文锋同志经常吃住在现场,奔走在井场之间,常常半夜爬起来和地质员一起观察、测量、记录岩心。2011年11月,刘文锋同志在现场通过岩屑观察,发现一口评价井金201井比设计提前100米钻穿目的层上乌尔禾组进入下伏地层佳木河组,经仔细分析研究,刘文锋提出该区佳木河组存在一“潜山”构造,金201井刚好打到潜山高部位,是上乌尔禾组地层变薄的原因。而“潜山”是优良的含油气构造,据此,他及时提出所有评价井加深至佳木河组。2012年3月,佳木河组首口评价井试油即获高产油气流,新发现油气当量近4000万吨。
“在地质工作中,谁掌握的资料越多,谁话语权越大!”刘文锋同志经常这样说。2013年在红山嘴地区油气勘探中,刘文锋同志发现该区几口井的地层划分存在问题,重新调整分层后,将原来认为的石炭系的一块斜坡区解释为二叠系地层下沉所形成的岩性圈闭。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刘文锋同志根据自己掌握的丰富的资料说服评委,上钻了评价井。2014年7月,该区首口评价井在二叠系试油获日产百吨的高产工业油流。
艰苦的努力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换来了累累硕果,莫116井区侏罗系油藏、金龙2井区二叠系油藏,红153井区二叠系油藏,车21井区石炭系油藏等等,经他手发现的油气储量超过两亿吨。
二、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为奉献
繁忙的工作之余,刘文锋同志不忘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成为企业一级技术专家。他注重年轻人的培养,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培养出来一个年轻人,你就多了一个帮手,你的负担就轻一些”,在他的培养下,一批年轻人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有些成为公司学科技术带头人,大大提升了单位科研水平。
他注重现场第一手资料的掌握,经常奔赴现场一线,看岩心、看露头、看沉积现象。一块馕、一瓶水呆上一天,回来时则一身油、一身泥。
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就意味着对家庭、对亲人的关爱缺失,照顾家庭、照顾孩子的责任完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有时妻子想发牢骚,但看到他每次回来时疲惫的身影,就转身为他倒上杯热水。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
十几年如一日,刘文锋同志默默地奋战在勘探一线,以顽强的毅力,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实现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