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央属矿业企业>>中石油

杨少勇同志介绍

2014年12月14日15:11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杨少勇同志工作照

杨少勇,中共党员,1990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沉积矿产勘查专业,毕业后自愿申请来到艰苦的柴达木盆地进行石油勘探工作,先就职于地质录井野外一线工作,后就职于青海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从事生产技术和项目管理工作,现任勘探事业部总地质师、石油预探项目部经理。“踏实、努力、稳重”的品格,使该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他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下面对该同志的主要事迹作以简要介绍:

该同志在政治思想上能严格要求自己,1995年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更加提高自我要求,以“顾全在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的柴达木石油精神准则鞭策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踏实”是同事领导对其最多的评价,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做任何工作都踏踏实实,从不挑三拣四、讨价还价,做出成绩时,仍踏踏实实干活;工作出现问题时,有担当,能积极思考解决办法,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在实际工作中该同志事业心、责任心强,不畏艰苦、奋发进取,工作认真,态度积极,勇挑重任,敢于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勤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该同志常年工作在野外生产一线时,白天上现场,晚上与项目人员一起进行资料汇总研究分析,之后进行记录检查,总是最后一个休息,加班是家常便饭。

该同志常年在柴达木盆地野外一线从事油气勘查地质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先后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海油田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荣获青海省石油学会2004—2008年度学会工作先进个人;青海油田公司“十五”期间优秀科技工作者,青海油田2006—2008年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青海油田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做为石油预探项目部经理,组织完成石油预探项目中现场运行施工,石油探区位于世界屋脊柴达木盆地,地面海拔28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内地的70%,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通过深化地质研究,强化生产组织运行,加强项目管理,实现效益勘探,坚持不懈的努力,先后为亿吨级昆北油田、英东油田和五百亿方东坪气田的发现,做出了突出的工作成绩。根据公司安排,该同志负责石油预探项目,为打造出有凝聚力的集体、有战斗力的队伍、有影响力的项目,明确“快速反应、立竿见影、优化管理、提高水平”的工作思路,集中人员大打勘探进攻战,在领导的关心和项目人员的努力配合下,高质量完成了既定任务,同时项目人员特别是新人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在项目组织管理上,强化西部现办日例会的制度和功能,使之成为各协作方及时沟通的平台,安排部署当天的生产工作,确保现场生产扎实推进。各家都要讲安排,讲问题,说明昨天安排事项的落实情况,说明今天的工作计划。各工程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可以充分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施工方在运行中出现问题时,随时与相关施工单位沟通,追问情况,积极想办法协调,深入现场检查,督促落实,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发现有技术问题影响到生产运行时,积极与相关技术部门沟通,寻求解决办法。这种方法确保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更加有序、高效。针对昆北E1+2复杂油藏,提出了“见快钻时、见显示、见砾岩”停钻的“三停”取心原则,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发现油层提供了直观依据;在探井钻探中强调工程为地质服务的思想,提出并积极推行了在目的层段使用牙轮钻头的理念,保证了及时发现和评价油气显示,确保了各探井地质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英东探区,提出了优化井深结构,实现效益勘探,通过现场探索和关键技术攻关,英东地区2800m以深井身结构由三层结构改为两层结构井取得成功,平均井深2903米,平均机械钻速达到8.97m/h,比三层结构井钻速提高127%。针对东坪探区提出了加强工程技术应用,狠抓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的“牛鼻子”工程,确保产能建设顺利完成。井筒工程是产能建设的龙头,大力推进水平井、欠平衡钻井等工艺技术应用,以确保单井产量为目标设计好每一口井;从解放储层、保护储层、改造储层入手,优化井身结构,完善钻井、完井液体系,确保钻一口、成一口、投产一口;应用分层压裂等措施改造技术,在降低压裂成本的同时,提高措施增油效果;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测算好每口井钻井、配套、投产等费用,努力降低产能建设投资。

该同志与项目人员一起,白天忙碌在各个施工现场组织生产,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管理中。最终在要求期限前完成了项目工作,向油田公司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地质勘查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的行业,想要跟上技术需要,就得从技术理论到野外一线知识得到不断全面提升。杨少勇同志重视理论学习,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地质专家及同事请教,加强野外地质工作技能的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为勘探事业和青海油田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分享到:
(责编:徐伟峰(实习生)、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