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同志在查看玉门油田地质勘探井位图
魏军,今年46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目前担任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199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石油大学(华东)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习,2000年取得工学硕士学位。自1992年毕业分配到玉门油田研究院工作至今,从事油气勘探、评价地质综合研究及管理工作20年。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在酒泉盆地青西凹陷油气勘探工作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勇于探索,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玉门油田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已有75年的勘探开发历史。由于该地区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和几次大规模的支援全国石油会战,油田的勘探工作时断时续,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老君庙等五个油田经过近60年的开发,采出可采储量的83%,同时勘探无大的突破和进展,储量接替不上,产量急剧下滑,曾一度下滑到1997年40万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峻的生存形势,要实现油田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和新的储量。1998年已在油田从事勘探研究工作多年的魏军承担起在酒泉盆地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和新的储量重任。分析酒泉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盆地的隆起区第三系,基于过去的“找高点、浅层、砂体、标准背斜构造”的传统观念和勘探理论及技术没有更新和发展。因此积极转变勘探思路,确立了围绕富油凹陷下凹找油,以地质认识突破指导勘探突破的基本思路。在认真分析酒泉盆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把酒泉盆地青西逆掩推覆体作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和领域,以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的复杂油气田油藏评价方法和一套具有针对性油气勘探的地质综合研究技术系列(即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冲断带构造建模技术、综合岩性预测技术、裂缝识别及解释技术等)来带动认识的突破,以认识突破带动勘探的突破。经过潜心研究积极部署新一轮的探井,凹陷中心首钻井柳102井获高产,拉开了玉门油田在酒泉盆地新一轮的勘探序幕。此后窿101、窿4和窿8等井向山下推进,先后在窟窿山构造的泥云岩、砾岩和推覆体砂砾岩储集层中获得突破,同时开发打出了23口日产百方以上的高产井,青西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到7214×104t,扭转了玉门油田长期无储量接替的被动局面,2007年青西油田原油产量达到50×104t,使玉门油田原油产量上升到80×104t,对玉门油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细研究,青西滚动扩边取得新进展
2007年以后,随着青西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和青西油田富集区块底水锥进,滚动扩边和原油上产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突出表现为原油产量急剧下滑。在此情况下,基于原三维地震资料不能满足精细研究的需要,提出在青西实施二次三维。新资料处理出来后,魏军带领研究团队,充分应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正反两方面的勘探开发经验、教训和成果,应用成熟探区的精细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新一轮研究,重新认识青西凹陷油藏的控油因素及富集规律,认识到在青西生油凹陷的窟窿山冲断构造和鸭西鼻状两个正向构造带及三大沉积体储集相带内,已发现的窿6区块、窿8区块、柳沟庄区块等油气富集区,都表明正向构造带局部构造圈闭控制油气聚集,在正向构造带内断裂带是油气的富集区。按这个控油因素,确定了一批探索目标,经过实施,在已开发近30年的老油田鸭儿峡白垩系油藏内和周边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到1796×104t,打破了近几年来青西勘探开发的沉闷局面,青西凹陷原油产量逐步回升。
基于青西油田的重大发现和近期进展,在此期间承担的两项课题分别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奖三等奖;承担的三项课题分别获玉门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及玉门油田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同时带领团队2006年获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本人2001、2003年两届获玉门油田分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1年、2002年获玉门油田分公司“优秀党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