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风同志(左一)在优化井位部署
胡剑风,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勘查专业,同年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现任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库车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总地质师。
1991年7月,胡剑风怀着为祖国寻找石油的美好梦想,志愿来到塔里木油田从事油气勘探工作。23年来,胡剑风始终恪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探索精神,坚守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科研生产一线,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塔里木石油事业。
立足现场 创新认识 “接生”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
1998年9月至12月,胡剑风担任哈得4井的地质监督。对比地质设计,他认为该井位设计的目的层缺失了一套非常重要的东河砂岩。此前,这套海相砂岩作为目的层在哈得1井、哈得2井也钻探了,但没有获得发现,所以井位设计人员在哈得4的井位设计中没有把它作为地质目的层。对比邻井的实钻成果,胡剑风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油气成藏理论,认为这套储层是存在的,并预测哈得4井区可能存在地层-构造复合型油藏。于是他顶住多方面的压力,坚持把东河砂岩作为地质目的层,在哈得4井的钻探过程中给予高度关注。
11月21日零点左右,钻机瞬时钻压骤然变小、钻速变快,胡剑风立即要求停钻进行地质循环,这时揭开这套地层仅0.20米,东河砂岩段果然如期而至。随后连续取心,取获东河砂岩厚23.80米,其中含油岩心11.73米,并取到了东河砂岩段与下伏志留系之间的不整合界面。12月1日,哈得4井在井段5069.64~5076.72米中途裸眼测试,用8mm油嘴求产,获日产266方的高产油流,首次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发现了东河砂岩油藏,由此发现了我国最大的海相砂岩油田。
哈得逊油田的发现,融未知于已知,化意外为意中。胡剑风作为现场地质监督,认真执行地质设计而不囿于地质设计,重视勘探目的层而不唯目的层,大胆预测并被证实,为哈得逊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勇担责任,独辟蹊径,攻克盐下中完卡层难题
盐下中完卡层是困扰塔里木油田地质界的老大难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库车坳陷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若盐下中完卡层不准,将会导致井漏、卡钻等恶性事故,轻者影响钻井提速、费用剧增,重者难以完成地质目的、乃至井眼报废。
2011年初,胡剑风组织成立了以现场地质为主、与研究院紧密结合、并辅以钻井工程及泥浆工程的多学科多专业攻关小组,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十几年来所有完钻井盐下中完卡层的失利原因,认真总结了盐下中完卡层的难点所在,紧紧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攻关,首次提出将泥岩的钻屑特征作为是否钻穿盐层的关键标志,从而建立了盐下中完卡层的新方法。
2011年5月,为了验证盐下中完卡层新方法的可行性,胡剑风到大北203井指导盐下中完卡层工作。2011年6月18日,大北203井在钻至井深6331.40米时,地质循环返出泥岩岩屑性硬、片状、有棱角,胡剑风分析认为是盐下泥岩,从而确定中完。7月21日,大北203井于井深6339米钻揭目的层白垩系,证实了这套中完卡层新方法的有效性。随后,胡剑风创造性地应用沉积岩压实、欠压实作用原理,首次揭示了盐下泥岩正常压实与盐间泥岩欠压实经历不同压实作用后的岩电差异,为该盐下中完卡层新方法推广应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培养了一批盐下中完卡层的现场地质专家。2011年应用该方法在60多口勘探开发井进行盐下中完卡层,成功率从之前的25%上升到96%,大幅减少了因盐下中完卡层不准而造成的井下事故复杂,累计节约钻井周期约120个月,节省直接费用约6亿元,为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大气区的高效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2011年获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技术推广一等奖。
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发现万亿方大气区
2011年以来,胡剑风参与组织并实施了克深8、克深9、博孜1等11口预探井的钻探工作,通过加大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天然气甩开预探力度,发现了博孜1、克深8、克深9、克深6等4个超千亿方大气藏,圈闭钻探成功率100%,克拉苏构造带实现全面突破;加快了克深2、克深5、克深8、克深9等大气藏评价,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19亿方,占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的85.7%,克拉苏构造带初步形成了一个2万亿方天然气储量区,其中克深区块1万亿方天然气规模基本靠实。这些成果理论与技术均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作为主要贡献者,2013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1-2012年获中石油油气勘探重大发现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