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峡水利枢纽。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1994年12月14日,是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的日子。
今天,三峡工程动工兴建整整20年。
20年,一个娇弱的婴孩,已经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
20年,石壁立西江,巫山云雨断。崛起于长江西陵峡三斗坪江心小岛——中堡岛上的三峡工程,已经成为大坝雄姿傲立、湖中一库碧水、两岸生机勃勃的新时代杰出工程。
廿载三峡情悠悠,百年三峡梦终圆。
安澜、通航、发电、补水,输出“三峡品牌”,“三峡效应”不断扩展
10月31日,三峡工程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顺利实现。今年已是这一目标连续完成的第五年。
汛后蓄水,次年汛前腾出库容。水位起落之间,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三峡工程的首要效益是防洪。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让调控长江洪水有了手段。自2003年运行以来,三峡工程两遇大洪水,洪峰流量都接近1998年洪水最大峰值。三峡工程拦洪削峰,成功削减洪峰40%,有效缓解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为长江中下游沿岸各地节省数额巨大的抗洪成本……“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一项不可替代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说。
曾经,河道狭窄、水流汹涌、礁石林立,“黄金水道”的称谓在长江上游名不副实。
成功蓄水后,660公里的深水航道,1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大坝坝址至重庆间139处滩险、41处单行控制河段被消除;年平均货运量为蓄水前最大货运量的5倍,船舶运输成本降低约1/3……
三峡工程的兴建,让长江干支流完成的水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目前已分别占沿江全社会的20%和60%。从2003年试通航到2014年10月,三峡船闸累计通过货物突破7亿吨。
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让三峡电站成为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截至今年11月4日,三峡电站连续安全生产超过3000天,累计发电突破8000亿千瓦时。
电从三峡来。三峡工程不仅将输电半径覆盖了半个中国,打通了广东、上海等地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电瓶颈,也让中国的水电装备制造业站到全球高端,更把中国水电施工技术水平、水电工程管理模式带到了世界前列。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长江的枯水期,天然流量最低只有每秒3000多立方米。有了三峡工程,现在即使是在枯水期,也可以维持长江流量在每秒6000立方米以上。每年200多亿立方米的补水调度,保证了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正式开工20年,投入运行11年,如今的三峡工程,除初步设计中的防洪、发电、航运三大主要效益外,其补水、抗旱等效益也日益显现。含金量十足的“三峡品牌”,让“三峡效应”不断扩展。
环境更宜居、产业更兴旺、设施更现代,和谐、富裕、美丽的新三峡向世人走来
今年57岁的徐玉洁,家住重庆市涪陵区敦仁移民小区。
作为涪陵城镇移民的安置点,敦仁移民小区里8幢13层的居民楼围成一圈。中间的空地上有高低错落的绿色园艺,有造型各异的立体雕塑;健身场铺着塑胶地面,上面各种健身器材、休闲座椅一应俱全。每天早晚,小区里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健身,孩子们开心地嬉戏玩耍。
小区里不仅有农贸市场、便民超市,还配套建起了幼儿园、图书馆、社区医院。徐玉洁说:“在社区医院看病,不仅方便,价格还便宜,如今的生活好得很噢。”
交通闭塞、居民贫困、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匮乏……三峡库区曾是我国连片贫困区之一。水库淹没涉及的20个县,大部分是贫困县。
大江安澜,给三峡库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众多三峡移民和徐玉洁一样,迎来了崭新的生活。如今,当我们穿越三峡时,会发现古老的长江上,新建了许多座大桥。大桥连接的两岸,是一座座现代的城市和一个个美丽的村庄。
放眼今日库区,受惠于对口支援,一大批名牌从全国汇聚库区,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等产业渐次崛起,三峡库区向现代产业高地迈进。移民就业情况也在逐渐改善。
20年的风雨历程,三峡这个曾经积弱积贫的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正逐步赶上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1992年至2013年,库区生产总值由152亿元增加到57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950元增加到3.9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从41%、85%、70%提高到了94%、87%、94%。与此同时,据综合监理调查统计,三峡库区城乡移民住房保障率为100%,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库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有保障。一个和谐、富裕、美丽的新三峡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位于长江流域关键位置,三峡工程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能巨大。从古至今,崇山峻岭都未隔断长江沿岸人民“同饮一江水”的情思。
长江流域的淡水资源、粮食产量和人口,大体都占全国的1/3,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城乡差异较大,二元结构明显,也是沿江各省的共同特征。
如果将长江全流域比作一盘棋,三峡工程就处于“棋眼”这样的关键位置。有了三峡工程,长江流域“这盘棋”就活了。聂卫国认为,“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的成功兴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20年来,长江水患被驯服、“黄金水道”效应显,更多外部投资开始奔向三峡库区,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向沿江地带集聚。
毗邻三峡大坝,秭归县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物流兴县”战略的基础平台,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年产值逾百亿元。
上游沿江区县获得发展机遇。库区最大移民城市——万州正在建设成为一个集江城、山城、湖城、桥城、港城于一体的宜居之都。
三峡工程激发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活力,加强了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的区域联动。
“盛世峡江天地变,和谐三峡谱新篇”。这条悬挂在湖北宜昌通往三峡大坝专用公路上的标语,描绘的正是走过20年风雨历程之后,壮美三峡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