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国家公祭日是文化崛起的行动

2014年12月13日05:42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国家公祭日是文化崛起的行动

  回南京之前,我在纽约和华盛顿DC从事媒体工作。听到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个消息,我直观的理解这就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而真正让我重视其意义与价值的,是一个叫林亨泽的韩国学者的到来。

  林亨泽这个韩国学者的中国之旅就是杂糅着各种随机信息并悄然引导其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和认同的鲜活案例:例如中国还有朝鲜族;南京是明朝的都城,“朝鲜”是朱元璋的赐名;南京没有孔子庙只有夫子庙……他随后的南京之行中可以充分证明:中国国家公祭日今后的“仪式传导”力量与文化维度,就像万里长城从初始的御敌需求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进而成为了一个民族的象征与图腾那样。

  林亨泽的日记写道:“2014年1月,在习近平主席的指示下,在哈尔滨建立了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安重根义士于1909年10月成功刺杀了当时日本侵韩最高官员伊藤博文……参观这些纪念馆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共鸣。同样,这次来南京,知道了中国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我感受到了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中国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精神值得世界所有国家尊敬和学习。”

  “战争本身只是文化衰落的一种现象。”这是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中的犀利之论。而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中国,此时以全国人大立法的形式确定国家公祭日,是国家实力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崛起的行动和隐喻。

  正如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大会上所言: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赵煜堃 (原华盛顿《美洲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本文有删改)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