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12月12日电 (韩振)77年前,日军攻陷南京,随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时年13岁的杨素英亲眼目睹4位亲人死在日军刺刀之下,自己的一只耳朵也被打聋。如今,杨素英已年届九旬,说起当时场景依然记忆犹新。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夕,人民网记者前往老人所住的南京市碑亭巷小区采访了她。
老人告诉记者,从1937年8月起,持续4个月的空袭降临南京城,在战争阴影笼罩下,人们开始四散逃难,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留在南京城的大多是平民百姓,他们一家躲进了位于傅佐路14号的难民区。当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冲进城里的日军并没有放过难民区。据杨素英回忆,那天早上,她和父亲杨学文、舅舅杨贤营、堂爷爷杨世培、弟弟杨毛娃在一起,突然一群日本兵冲进来,见人便杀,舅舅和堂爷爷先后被日军用刺刀刺死,年仅3岁的弟弟也被扔到地上活活被踩死。杨素英看到几个日本兵正在用刺刀捅父亲,便哭喊着跑过去,旁边站着的日本兵一耳光将她抽翻在地,父亲随之被杀害。
杨素英说,她至今记得难民区的尸体“就像麻袋一样,被一车车运走,一个鱼塘都填得满满的”。老人说,日军到处焚烧房子,有一段时间,南京城的夜空都是红的。战祸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母亲当时还有孕在身,因为受到惊吓,早产生下一个孩子,不久便夭折了。母亲悲伤过度,日夜哭泣,哭瞎了双眼。没有饭吃,小小年纪的杨素英便跑到河里抓螺丝,加上采来的野菜煮熟后勉强糊口。一个月后,日军成立被服厂,杨素英被招进厂,缝补衣物,每天工作14个小时,换来半斤米,这也是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
她感慨,如果不是因为那场劫难,她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战争带给她无尽的悲伤和痛苦,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谈起国家公祭日,老人有些激动。她说,自己今年90岁了,像她这样亲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她要努力多活几年,把历史告诉更多的人。
现在杨素英老人有四个子女,儿孙满堂,她和孙子杨凯住在一起。杨凯告诉记者,现在经常有人来看望奶奶,她也不厌其烦地回忆、讲述,有时在电视上看到发生在国外的战争场面,老人家还会精神紧张,甚至会让他赶紧屯米屯油。杨涛说,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和平”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