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今天下午提闸通水。丹江碧水从位于河南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出发,走中原、穿黄河、过燕赵一路北上,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下午2点32分,丹江水库陶岔渠首闸门缓缓提起,丹江碧水开始一路向北的千里之行。
大坝工作人员赵东辉:现在总共开了100方的流量,总共开了两孔,每一孔是50方。流速每秒是1米,预计在20天左右流到北京。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长1432公里,连起河南、河北和北京、天津等省市。一期工程将向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省37.7亿立方米(含刁河灌区现状用水量6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
通水时刻,除了千里长渠水流的奔袭,还有库区周边近百名水质监测员的坚守。通水时刻,河南淅川县环保局水质监测站宋站长正守在距离渠首20多公里的鹳河张营水质监测点:
宋站长:南水北调这个工程举世瞩目,受益人又那么多,作为在这生活的人应该把这块水土保护好,才能对得起这方水土。
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去年12月25日全线贯通。今年9月21日完成了全部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9月29日通过全线通水验收,满足调水要求。(记者任磊萍 河南台记者朱圣宇 张海锋)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