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江苏

夏明飞: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35载找矿艰辛路

2014年12月12日16:34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夏明飞同志1980年参加工作,一直在野外第一线从事国内外地质找矿工作,一干就是35年。从1982年至2014年担任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在地质行业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

    冬天的苏北,海风刺骨,夏日的苏北,晒透出油。1980年-1997年,为了响应开发大苏北的发展要求,夏明飞同志进驻苏北地区,开始了为期十几年的苏北地质找矿工作。先后主持东海县毛北金红石矿普查-详查(部项目)和新沂-赣榆岩金、砂金、稀土、多金属矿普查及赣榆县矿产资源调研及开发规划,参与1/5万区调、新沂市矿产资源调研及开发规划等工作。夏明飞同志带领苏北团队成为苏北地质工作的开拓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编的《江苏省东海县毛北金红石矿区毛北矿段详查地质报告》获地矿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编的《江苏省赣榆县矿产资源调研及其开发利用规划》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编的《新沂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获新沂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主编各项目设计、野外验收、成果报告部厅审优良率100%,发现特大型金红石矿一个,填补了省内苏北没有特大型金红石矿的空白。沉甸甸的成果是汗水的凝集,是十几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2003年又是一个春天,国家为了支援非洲的找矿地质事业,提出“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当时地调院矿产所的人员少,任务繁重,况且非洲的环境恶劣,很多同志都不愿前往。夏明飞同志主动请缨,前往非洲莫桑比克参与金矿普查项目。非洲气候炎热,上山提防毒蛇,水边提防鳄鱼,密林中提防狮兽。夏明飞饱受蚊虫叮咬,身上到处是血迹斑斑的伤疤,更是被蚊虫传染了多次疟疾,至今都未痊愈。在非洲几次经历病痛,先是四肢发凉,全身发冷,脸色苍白,全身酸痛颤抖,随后高烧不止,至40℃以上,头痛呕吐,痛苦难忍,最终不省人事。大汗淋漓的一觉醒来,夏明飞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

    当地治安也不好,小偷横行。因为进山工作十天左右才能回城一次,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有一次,夏明飞在买菜时,一个非洲小偷直接抢走钱包,他毫不畏惧,追上小偷硬是把钱包抢了回来。他说:“这个钱,可是大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能丢。”在非洲不仅要尽快融入当地的文化,还要与当地居民相处融洽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生活和工作都需要付出比在国内更多的努力。面对非洲种种不利的条件,两年多来,夏明飞同志带领团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江苏地调院海外项目积累了经验,同时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地质人形象。

    2006年,刚刚回国没有多久的夏明飞同志又接到通知,根据国家地质大布局的需求,在溧水成矿区带要展开大会战,先后要有11个部省级项目和6个社会资金项目开展。填图、槽探、钻探、编录、采样等等,要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严重短缺,压力空前的大。夏明飞同志又勇挑重担,带领一批年轻人进驻溧水,这一去又是9年。一批批年轻人在溧水锻炼过,带着经验又奔赴其他岗位。时光荏苒,夏明飞同志却一直坚守在那里。辛勤劳动,终有回报,在溧水地区新发现后方村大型锶矿、太尉庄中型电气石矿(江苏首次发现新矿种)、石坝小型铜、硫、锶矿,新增爱景山锶矿、卧龙山锶矿资源量达大中型。打破了矿产所最近几年找矿的瓶颈,为江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夏明飞同志立足本职工作,乐于奉献,野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个人见解有独到之处。

    如东海毛北特大型金红石矿早期预查发现矿体零散、分布点多、产状不稳定,钻孔布置困难。省局组织多名专家现场商讨,提出“麻花型”、“串珠型”、“不规则透镜体”多种观点。夏明飞经地表零星露头、少量槽探、钻探所见矿体对比,大胆提出“反S褶皱型”,并被北东向两条断层切割成3个矿段导致产状不一致,得到多数专家赞同。后经槽探、钻探证实观点成立,使中小型矿一跃成为特大型。再如镇江土山大型沸石矿早期预查发现矿体零散、多层、产状不稳定,钻孔布置困难,省厅任务要求普查成果达中型规模(矿石2千万吨),难度较大。夏明飞承担项目负责人后,经地表零星露头、少量钻孔岩矿心对比,提出“火山口位置及矿体面状分布”观点,调整勘探线方向后,施工钻孔见矿率大大提高,最终普查成果达4亿吨矿石量的大型规模。又如溧水后方村-石坝地区物探激电异常明显,但第四系广泛覆盖,推测深部有金属矿体,物探有关专家建议在异常中心施工,但钻孔查证未见矿。夏明飞反复研究对比邻区东岗铜铁矿、爱景山-卧龙山锶矿物探异常特征,结合异常曲线疏密程度及位置,提出矿体可能偏离异常中心较远,经有关专家认同后,调整钻孔验证位置,在后方村新发现大型锶矿、石坝新发现小型铜、硫、锶矿。

    夏明飞同志的事迹,没有丰功伟绩,只有兢兢业业,没有名声大噪,只有默默奉献,夏明飞同志是无数基层地质人的代表,是对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最不平凡事迹”的最好诠释,为祖国地质事业增添了亮丽色彩。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夏明飞同志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黑发染风霜,他把自己的最好年华奉献给了地质事业,怎能不是最美的地质人呢?

分享到:
(责编:徐娅文(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