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林建勇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90年从华东地质学院毕业后,多年来一直从事矿产地质勘查、矿山采冶炼等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云南省省级星火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队级先进科技工作者、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队先进个人、云南潞西金矿先进个人、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所做项目层荣获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
林建勇是一名从祖国西部云南走出的老地质工人的后代,一出生就随父母在大山里辗转,大山就是他的家。他小时候就耳濡目染了父辈们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对大山狂热的执着与喜爱。儿时的记忆对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参加工作后,更是多了一份对地质工作的向往与爱恋。让自己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在1986年高中毕业时,林建勇毫不犹豫地报了华东地质学院,从大山走进了大学堂。1990年毕业后,他抱着为家乡地质事业、为祖国铀矿事业奋斗的思想回到了家乡,在当时属于核工业部的核工业云南地质调查队工作。一到单位上他就要求深入一线,到“云南上芒岗地段金矿详勘”的项目上担任物探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林建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工作上干出一番天地。出队前他就认真研究工作区地质、物化探等相关资料,结合学校所学知识,他提出了在工作区开展电测深工作,寻找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并制定了“实地踏勘、现场工作及资料整理”的工作思路。1990年底,核工业云南地质调查队进行集训,集训完毕后就随分队浩浩荡荡到了工作区。工作区处于云南西部紧靠缅甸,为高山连绵的区域,工作条件艰苦,居住条件差,安顿好以后,在分队长领导下,投入了辛苦的勘探工作。在峻峭且植被茂密的山里,他参加了砍线、布线、测量等勘探工作,近2平方千米的详查区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通过努力,他所在的物探组提交了质量优良的工作区物探工作报告,为地质钻探布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92年底金矿正式进行生产试验,生产出金光闪闪的半成品。当看到大山深处的矿产宝藏经过地质勘探队员们的辛苦劳动变成黄金时,那一刻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地质队员是多么伟大,地质勘探工作是多么神奇”!
在林建勇身上我们总能看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他在寂静的大山中坚持把地质找矿当作自己的目标,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学理论、钻技术中。从书本理论到向同事、前辈、专家求教、咨询,他把从学校学到的地质科学理论与野外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每个点的测量、校正,每个工作区地层岩性、构造,他都认真分析研究。通过多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由于表现突出,1993年林建勇被抽调到省、地方组建的上芒岗金矿试验场、潞西金矿参加矿山的生产工作。通过自身努力,他全面掌握了该金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并负责完成了电解冶炼车间的技术改造工程。他以身作则,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生产劳动,兢兢业业。时常能看到他在矿山的采掘平台、堆矿场、冶炼车间忙碌着,看到他在弯曲陡峭的山路中指挥转运生产物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林建勇从多年技术工作经验的总结,编写了《电测深中地形校正》、《金矿堆浸试验》、《电解设备压力》等方面的技术文章。在上芒岗金矿,他与同事解决了堆浸矿石的粒度和渗水性,堆浸溶液的各种离子浓度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他参与的低品位氧化矿原矿堆浸提金工艺获得了1996年云南省省级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通过多年的地质及生产工作,他由最初的技术员成长为一个高级工程师,并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些年他走过了从班组长、技术负责到主任,出任了金矿董事会秘书长的岗位历程,也是他青春成长的重要阶段。
从毕业到野外,多年的地质工作,林建勇为地方和单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做出了很多牺牲。由于每年在野外要待8-10个月,很难享受家庭之乐,更多的是长期在外的孤独和寂寞。林建勇婚后第二天就和妻子到了离昆明800千米的滇西项目工地。孩子出生后,他和妻子长期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根本无暇照顾家中稚子和年迈的老人。冬季和春季是野外工作开展的最好时间,却也是中秋、春节、元宵等家庭团聚的佳节,十几年了他几乎没在家好好儿过过一个节,只能让妻子抽空带着孩子去工地看他。
2006年,步入中年的林建勇同志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到了江苏省核工业二七二地质大队。项目立项是地质单位开展项目的基础工作。自2008年后林建勇同志开始负责地质研究所的地质勘查以及放射性环境调查等项目的立项工作。每次立项他都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基本掌握工作区以往工作程度,为了解工作区相关情况,他亲自带领技术员按路线实地踏勘,立项中涉及的点面他都要跑到,报告编写时经常加班,有时连续十几天,没有周末和休息。几年来他共主持编写了近20个项目的立项报告,其中成功立项的有5个。
放射性环境调查与评价项目是大队地质工作的主要方向,2007年他参与实施了“溧水地区天然放射性污染详细调查与评价”工作。这在当时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通过项目实施,他进一步明确了辐射环境的调查与评价模式,了解了调查区天然放射性辐射环境特征、辐射污染的危害性,以及辐射危害的防护和治理的知识和应对措施。
林建勇作为项目负责,带领团队完成了“溧阳地区天然放射性污染详细调查与评价”、“南京城区及江宁区天然放射性污染详细与评价”等多个项目。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同志转战在江苏苏南各个地区实施项目,直至进行成果报告的编写提交。这些项目一般都在5、6月份开始实施,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在夏天高温季节,林建勇同志坚持带领项目组人员冒酷暑、顶烈日,爬山涉水,翻越重岭,测量到点,取样到位。每天的工作他基本都走在第一,在爬山时为项目组杀出“血路”,他身先士卒,披荆斩棘,一天下来身上被挂的到处都是伤痕。一次他的脚底板不慎被竹子戳伤,鲜血直流,但他稍微包扎了一下,第二天又继续咬牙爬山干活。经过多年努力,他带领项目组完成了苏南地区15000平方千米的调查工作,查证了多个退役铀矿源项,调查和评价了多个放射性辐射异常区和污染区,为更好开发和利用土地提供了有关依据。2009年他主持完成的“南京城区及江宁区天然放射性污染详细调查与评价”项目,荣获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2011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地质矿产勘查是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大队地质工作重点。林建勇负责实施了大队近年来的矿产地质普查、矿产地质调查等多项工作。“江苏江宁—溧水地区矿产地质调查”为当前大队的主要地质项目,也是大队首次承担的地调局矿产调查类项目。2013年5月,林建勇同志主编了该矿调项目的设计报告。编写期间,他经常到档案资料室翻阅资料,向同事和专家求教,困了就睡在办公室,饿了就吃面包。通过努力,2013年7月报告通过了评审。接着,他又领命任项目现场负责兼技术负责,马不停蹄开展工作。夏季的炎炎烈日下,他带领项目人员在崇山密林中穿梭。由于劳累和缺水,他在下山时出现大腿抽筋,疼痛难忍,但简单休整后,他坚持完成了余下工作。同事们对他的顽强拼搏、忘我奉献的精神佩服不已,戏称他为“铁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挚爱的地质事业,林建勇常年奔波在巍巍大山、莽莽林海之中,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探索着祖国的地质宝藏,为单位的地质找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林建勇正追随着江苏地勘队伍前人的足迹,为实现心中的“地质梦”努力拼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