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男,1963年出生,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六队地质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野外地质找矿第一线,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崇山峻岭、森林草原。工作中,他勤恳钻研,执着追求,勇挑重担在肩头。他以“三光荣”精神鞭策自我,以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为己任,忠诚地质事业,不懈追求探索,从一名最基层的地质工做起,地质技术员、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直至队总工,一步一个台阶,踏踏实实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地质找矿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地质找矿新方法,为地质找矿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十多年间,他勤于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善于学习,极其重视读书,不断深造,先后多次进入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前沿成矿、找矿理论。平时他更是抓紧时间学习,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断充实自己,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很好的勘探经验,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扎实的地质找矿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地质找矿实践经验夯实了他在地质事业上的坚实基础,使王建平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地质勘探人,在地质找矿领域成绩斐然。无论是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甲乌拉银铅锌矿床、查干布拉根多金属矿床的勘查,还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岔路口、偃尾山等大中型有色及贵金属矿产地的发现,都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特别是特大型岔路口钼铅锌矿床,更是倾尽了王建平的智慧和心血,是他第一个发现了这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岔路口特大型钼多金属矿床,首先抱回了一个大“金娃娃”。他极其重视地质工作报告的提交,总是审慎地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先后撰写出 《大兴安岭多布库尔河上游钼多金属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大兴安岭北部东方林场银异常找矿前景》、《大兴安岭北部布鲁吉山锌银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等论文,其中《大兴安岭多布库尔河上游钼多金属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一文获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优秀奖。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完成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多布库尔河上游铜多金属矿预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偃尾山铜多金属矿普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亚里河铜多金属矿普查》、《黑龙江省伊春市翠峦河林场铜多金属矿预查》等报告,其中《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多布库尔河上游铜多金属矿预查》和《黑龙江省伊春市翠峦河林场铜多金属矿预查》报告被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评为优秀报告。他所组织实施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多布库尔河上游铜多金属矿预查》项目被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颁授予“优秀地质找矿项目”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七○六队先进生产者、队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地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面对成绩,他不骄不躁,坦然冷静,总是谦逊地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成绩是大家的,在咱们队伍里,不都是勤勤恳恳、不怨不悔的好地质队员吗!”王建平和广大地质队员们一起,在三十几年跋山涉水的地质生涯里,在默默奉献中诠释着对地质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三十多年间,他始终与七○六队这支地质队伍同命运、共成长,一路走来,硕果累累。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六队是一支以从事有色、贵金属找矿为主的国家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四十多年来,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甲乌拉银铅锌矿床、查干布拉根多金属矿床,以及岔路口、偃尾山等大中型有色及贵金属矿产地……这串串成果的背后,是七○六队如山峰般屹立的地质勘探者们辛勤的耕耘,是他们的激情、智慧与汗水。王建平则是这些优秀的地质找矿人中的楷模。他是多个找矿成果的中坚力量,更是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特大型铅锌钼多金属矿床的第一发现人,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矿产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与荣誉的背后,是他默默的付出与奉献。在山林草原间,在荆棘溪水间,历经山野山风的磨砺,在翻山越岭中前行,在风餐露宿中思索,书写着不悔的地质人生。他亲自带项目,狠抓技术,严抓质量。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放过任何微小的数据。无论是地质连图,还是撰写地质报告,他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野外一线记录数据进行操作。对于王建平而言,出野外的时日是忙碌的,不出野外的时日也是忙碌的。冬天里,繁忙的内业工作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的节假日。为了地质找矿的梦想,他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地忙碌着,他不仅严格自己,勤勉工作,还积极帮助年轻人。为了使年轻的技术人员早日成长起来,他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将自己的知识、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为七○六队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而“热爱地质、找矿立功、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鞭策鼓舞着他在地质找矿事业上策马扬鞭,成为传承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光辉典范。
三十几年忠诚的地质工作,不懈的追求,他在地质事业的路途上,留下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以自己卓越的实际作为展现了一名优秀地勘人爱岗敬业、艰苦卓绝、昂扬向上的地质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