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平凡的,在地质行业中如一叶轻舟,勤勤恳恳,执着前行;也有人说,他是不平凡的,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地质事业,孜孜以求,无怨无悔。他,就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副总工程师王宝权,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他用34年的执着与坚守,践行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并为单位寻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大矿、好矿,为单位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的地质找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强根基,筑牢地质专业基础。
1976年,年仅18岁的王宝权在内蒙扎来特旗水利青年点下乡,一颗求学报国之心使他毅然报考了长春地质学校,从此便与地质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80年走出校园后,他被分配到了野外一线工作,虽然艰苦,他却乐此不疲。为了能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出野外时,他总是不忘把地质专业书籍带在身边,工作中,有不明白的就虚心请教身边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或在地质书籍中寻找答案,并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充电,他就像是一粒种子,在地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吮吸着营养,并迅速地茁壮成长。从他刚踏入地质工作开始,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延续到至今,单位的图书室和资料室他是一名常客,这为他在地质找矿中频频有所斩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勤奋好学,不怕艰苦,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并在技术人员中崭露头角,在参加工作的第7个年头时,他就作为第一编写人独立撰写各类地质报告,并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地质经验。
重实践,找矿成果挂满枝头。
他是一个坚持已见的人,一旦认准了就必须要做到底。2000年,在黑河市争光岩金矿项目立项过程中,倾注了他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但也是他的这种坚持与执着,把一个岩金巨人从深山中唤醒。在立项之初,王宝权下了很大功夫,无数次不厌其烦地从资料室借来大量多年前的原始资料,潜心反复研究,并结合国内找矿成熟经验,认为在铜山铜矿外围寻找岩金矿是大有希望的,继而形成了一份依据充分的立项申请材料。但是由于过去省地矿局一些地质队伍在这一带已经勘探了几十年,地质工作程度很高,却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由此让人们对在该地区找矿失去了信心,认为再继续投入人力物力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虽然申请立项多次,但最后都被筛选了下来,后来在一次立项会议休息期间,他向专家们介绍该项目的找矿前景,专家们在听了他的介绍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可以先进行尝试,于是决定先上水系,如果成果不好,土壤测量就免作,这样当年仅投资了23万元,投放1:5万水系100平方千米(土壤5平方千米)、槽探2000立方米。经过工作有了新的找矿突破,紧接着该项目立即跟进,在随后几年的预查、普查和详查中,逐渐揭开了这个岩金矿的神秘面纱。该矿共探求332+333级金金属量23吨,为大型岩金矿床,在对外合作与矿权转让中获利1.41亿元,为刚刚从低谷中走出的省齐矿勘总院增添了发展的活力。
在成功找到争光岩金矿后,他不但没有裹足不前,工作的劲头和找矿的热情也越来越高。2005—2010年,王宝权主持了“大兴安岭地区塔源二支线铅锌铜矿普查、详查”项目,在抽丝剥茧中,于详查区内累计发现68条矿体,共探求332+333级铅加锌金属量20.1万吨,探求333级铜金属量3628.98吨,钼金属量83.045吨。在详查区外围进行地质普查工作,累计发现80条矿体,共探求332+333级铅加锌金属量6.8万吨,探求333级铜金属量9786.24吨,钼金属量239.747吨,为中型多金属矿床,在矿权转让过程中获利1.28亿元。
目标和希望越大,前进的动力就越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大黑山铜、金矿是王宝权找到的另一个大型矿床。由于该矿区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复杂,因此要想实现找矿突破,必须要有找矿理论的新突破,并且要下大决心,担大风险,做大投入,这对投资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王宝权多年从事该矿区成矿规律研究,并且在理论上取得了新认识。经过勘探工作,截止目前大黑山矿区共发现矿体289条,其中:铜钼矿体7条(含铜钼工业矿体4条),钼矿体234条(含工业矿体90条),铜矿体32条(含工业矿体13条),铅锌矿体15条(含工业矿体8条),金工业矿体1条,金矿化体12条。探求333级资源量:钼金属量为10.01万吨,,铜金属量为5428吨,铅锌总金属量为3966.32吨。为大型乃至特大型铜钼多金属矿床。
传帮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个人的力量总归势单力薄,只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提高了,才能在找矿工作中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在王宝权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桌面坑洼不平的桌子,这是他经常与徒弟们观看标本所致。为了提高身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他可以说是倾囊相送,毫不保留,没有一丝“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想法,他带徒弟的原则是“认真地看,大胆地问,多多地写,放手去干”,在他所在的项目部,每天晚饭后的一个小时是大家补课的时间,这时他会将他所看过的标本放在桌子上让每一个人看,看后要在所有人面前描述它,从岩性到矿化蚀变,从成矿方式到地质背景。每一个人都要讲出来他从标本上所见到一切可能的找矿线索,说错了没关系,他会将错误和问题一一讲解。在他的项目部没有不能问的技术问题,在他看来业务上的进步是没有捷径可言的,只有多动手、多动脑,技术水平才会提高。在他在项目部里,每一名技术人员都是从外业学到内业,从设计写到总结,从异常圈定到储量核算。许多与他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在他的言传身教过程中都成长了起来,有的现在担任项目部主任,也有在二级经营单位任职总工或院长的,为单位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力量。
心愧疚,忙于工作亏欠家人。
翻开王宝权的工作简历时可以发现,他可谓集各种荣誉于一身。2002年,他带领的黑河市争光岩金矿勘查项目部荣获全国地质科技二等奖;2003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同时荣获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资料展评一等奖;2007年他被授予黑龙江省地质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荣获黑龙江省第十届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2年,他又被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评聘为一级专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质人,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地质工作上,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羡慕和瞩目的成就,但在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却蕴含着他对家人一种说不出的愧疚。从结婚到现在,他每年都要平均在野外呆上半年左右,收队回来之后还要在单位加班加点进行室内资料的整理工作,对家人亏欠了太多太多。2006年正赶上他的女儿高考,这要是一般人肯定是要赶回来陪在女儿身边为她加油打气的,可那时他正在塔源二支线项目进行野外作业,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他既要协调处理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与当地林业、矿管部门进行沟通,他只能无奈地怀着歉意和内疚给女儿打了个电话,叮嘱女儿要放松心情、积极备考,懂事的女儿很理解父亲,因为她知道野外工作离不开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离开野外施工岗位。
三十多年的野外地质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在大兴安岭松岭区大黑山铜、金矿普查项目槽探施工时,他忍着疼痛,靠吃大量的止痛药维持,在观察槽探、钻孔岩心中的地质现象时,蹲下以后想要站起来都要靠大家的搀扶才行,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一颗一颗地滚落,在场的技术人员要把他送回驻地,他却说“没事,老毛病了,一会儿就好”,在场的同事甚至雇佣的民工们也无不为之动容。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正因为这份对地质工作的热爱,成就了他在地质找矿中的传奇。他常说:“我干地质这一行都三十多年了,感情可深着呢,有时候在家呆久了,就特别想念野外的工作。”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语,却道出了他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用他的话说,“我愿把一生献给地质找矿事业,无怨无悔”!
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