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省(区、市)候选人>>黑龙江

杨晓平同志介绍

2014年12月12日15:29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杨晓平199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25年来一直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历任技术员、组长、主任工程师、项目负责、副总工程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献身地质事业无怨无悔”是杨晓平的座右铭。二十多年的地质生涯中他以此时刻鞭策自己,他有过大年初三就奔赴野外,在冰天雪地勘查砂金;有过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病情危机,但因为野外工作无法回去尽孝道的痛心;有过无数次初春和深秋在大雨中作业;有过半夜下山和在林中过夜“打小宿”;有过三伏天零晨2-3点起床工作;更有过众多苦读地学理论到抬头见日出的夜晚。 就这样他,25年来,用自身不懈的努力,从地质院校的一名普通的毕业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也可见证一切。现在我们就以时间为序,记录下杨晓平成长的足迹。

    1990-1992年参加了倭勒根河中游砂金矿产普查与勘探工作,提交储量4.37吨。1993-1995年参加了1:5万塔源等四幅区调工作,最终成果2幅优秀、2幅良好。

    1996-2001年作为地质大组长他参加了1:25万呼中镇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及浅覆盖区1:25万填图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最终成果为优秀级,成果报告获“2001年度黑龙江省优秀QC成果一等奖”,所在项目组获黑龙江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奖,地质报告最终获部级优秀成果。2012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图幅展评二等奖。

    2002-2004年作为地质大组长他参加了1:25万鸡西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专题研究工作,最终成果为优秀级,成果资料获“2007年度黑龙江省优秀QC成果三等奖”。2012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图幅展评三等奖。

    2005年作为主任工程师协助主持了“1:25万勘查技术在浅覆盖区应用”科研专题,同时作为地质大组长参加了1:25万卧都河幅、黑河市幅区调工作,最终成果为优秀级,成果资料获“2007年度黑龙江省优秀QC成果一等奖”,所在项目组获黑龙江省质量信得过班组奖。

    2006年作为主任工程师协助主持了1:5万卫星、安全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设计编写、生产实施、质量管理等工作,最终成果为优秀级,位列黑龙江省第一批12个矿调项目第一名,提交矿点三个,选立了三个资补费项目(已实施)。

    2007—200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1:5万之路一队地营子、五道沟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交三个矿点,成果为优秀级(94.5分),位列黑龙江省第二批22个矿调项目第一名。并根据找矿成果选立了中央基金项目—黑河市罕达气八直沟铜金多金属普查,项目经费628万元,已完成(2010——2012年)。

    2009-2011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1:5万嫩北农场、石头沟子、山河农场、科洛幅区调项目,在科洛一带新发现了多处角闪岩构造透镜体,对进一步研究大地构造背景提供了依据;在双胜-北石人一带新划分出一套交代型花岗岩,重新确立了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的存在;在前中生代岩石中划分出大规模韧性剪切变形带,包括四个不同构造层次的构造片岩带、糜棱岩带、构造片麻岩带(混合岩带)和深熔花岗岩带,提出了同构造变形的“四位一体”的新观点;新发现三合屯岩金矿点,根据找矿成果选立了省资源补尝费项目—嫩江县三合屯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经费468万元,已实施(2012-2013年)。最终成果验收两幅优秀,两幅良好,在2012年东北项目办组织的原始资料展评中获东北地区第一名(一等奖)。

    2012-2014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实施了东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1:5万北极村、大马厂、漠河幅专项区域地质调查(科研)工作,现正在实施。工作中,在大马场—龙河一带圈出236Km2的黑色泥岩相,经样品分析,确定为烃源岩,为下一步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重要靶区。

    2013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实施了大兴安岭地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综合研究专题(科研)工作,正在实施。

    在工作之余,他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地学新理论和新知识,提升了技术业务水平,也取得了优异的生产科研成果。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并位列第二作者出版专著一部(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层序地层学研究及聚煤作用,地质出版社)。在黑龙江省中生代地层、火山岩、沉积岩及成煤作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由于多年来的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在2003年全省职工技术运动会上取得了区调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获省总工会、人事厅等部门颁发的“优秀选手”和 “黑龙江省技术能手”荣誉证书,并与其他同志共同努力下为分院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近来流行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这时间表一样枯燥的罗列,就是杨晓平的回答,他把他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地质事业。他所主持完成的项目资料和报告在分院内,多数都成为其他分队的“样板”和“教科书”。总结一下他取得的成果就是,先后参加完成区调项目6个;参加完成了国家级科研课题4个;协助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个、协助主持1∶5万矿产调查项目1个、主持完成1∶5万矿调项目1个;主持完成1∶5万区调项目2个,主持实施了2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正在开展),参加完成中型砂金矿产普查与勘探项目1个。参与的项目成果曾获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省自然科学奖、QC质量成果奖等多项。所带的项目组曾获局和分院“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支部”、“三个文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个人,曾连续7年被评为院优秀共产党员、3年获质量先进个人、4年获院落先进个人等荣誉,2013年获局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4年获黑龙江省地矿局地质工作技术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时间表”展示了杨晓平的成长和工作成果,不难想象,这成长和成果的背后。一定有着艰苦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

    2007年,杨晓平第一年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队完成黑河之路一队地营子、五道沟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就遇到了连绵大雨,形成山洪冲毁了通往工作区唯一小桥,致使工作无法开展的困难。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他带领项目组历经五个日夜,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硬是靠人拉肩扛,一锹一镐,在12米宽的沟谷上建起了一座“地质桥”。随后他又带领全体队员,经过两天的奋战修补了近8公里的道路,为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创造了有利的通行条件。

    200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地调齐分院第七地质队承担了嫩北农场、科洛幅等四幅1:5万区域数字化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实施第一年就遇上了阴雨连绵的天气,严重影响了路线普查工作。第二年,他们又遇上百年不遇,持续1个多月的高温气侯。为顺利开展工作,他带领分队职工每天天亮前就进入工作区,在遛腰身的草丛里趟露水进行路线观测,晚上则整理资料到十点以后。即使外出办事,他都要携带着地质三件宝,利用剩余时间,顺路观察地质现象或做露头描绘。

    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分队在四十几个日子里,晨迎曙光晚待月地艰苦奋战,保质保量完成了土壤地球化学取样任务。化验结果出来后,他们发现并圈定了多处值得进一步工作的多金属异常和矿化点,为提交优质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2010年,他带队在野外施工的关键时刻,父亲突发心脏病住进了院,当时病情十分危险。消息传来,同志们都劝他赶快回去。他犹豫再三,在这大家与小家之间,杨晓平毅然决定舍小家顾大家。他说;“这关键时刻我怎么能离开呀!”。于是,他拜托自己年迈的岳父来帮助照顾住院的父亲,老人家三天危险期是在岳父及亲友的帮忙照顾下度过的。父亲的病情稳定后,他怀着深深的自责接通了父亲的电话,对父亲说:“您老人家有病,儿子没能回去在病床前尽孝,是因为工作脱离不开呀,恳请父亲谅解”。作为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父亲,对儿子没有丝毫的埋怨。他说:“亲友们照顾的很好,你就放心吧,干好工作,完成好任务”。简短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地质工作者的高风亮节,也看到了杨晓平继承老一辈优良传统,朴实、上进、有责任心、有孝心的真实一面。

    巍巍山峦,洒下他辛勤的汗水;茫茫原野,留下他坚实的脚印;深山峡谷,记载着他宝贵的青春;他用滚烫的热血,潇洒地写下了自己的人生。

    由于野外收集资料多,导致室内整理的工作量很大。每年收队后,他就组织职工拼命的加班加点。别人的工作日为周一至周五,他和他的队员们的工作日则从周一到周日;别人的上班时间为8—17点, 他和他的队员们则是从亮天到黑天甚至半夜。他和他的队员们从来不计较工作时间的长短,从来不吝惜节假日是否休息。

    就这样,三年中,他们用188条总长度达2150公里的地质路线,20000立方米槽探工作量,435个附有照片的露头点描绘等详实的地质资料,在1347平方公里工作区域内,建立了中新代火山—-沉积地层格架、新元古代侵入岩序列,查明了岩浆成因演化规律、侵位机制及形成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了中新生代火山岩活动规律及大地构造背景。查清了测区各时代地质构造特征及运动学及动力学机制,以及地质构造发展史。并在该区域内发现多处金矿化点、金矿化信息地、硅化和黄铁矿蚀变信息地。之后,根据他们的工作成果,省资补费投入468万元,选立 “嫩江县三合屯金多金属普查” 项目开展进一步工作。

    优异的工作成果、渊博的地学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得到领导与同事肯定,2012年他被任命为分院副总工程师,2013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聘为区域地质专业专家,同年被黑龙江省地矿局推荐为省国土厅地质矿产委员会区域地质专业专家。

    杨晓平的苦乐观,是在“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这一地质之魂指引下的地质人的典型缩影,也是地质队员奉献之美的充分展现。

分享到:
(责编:徐娅文(实习)、盛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