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林,男,1968年1月出生,大学学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野外一线从事地质找矿,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对外技术服务等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地质组组长、金矿堆浸技术负责、金矿技术负责、矿长、分队队长等职务,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专业智慧都献给了所热爱的地质事业。
1995年,在当时地质局全面转产的新形势下,张同林仍坚守在地质找矿生产第一线,在任矿开公司大石门沟金矿堆浸场技术负责及场长期间,由于该局首次开展金矿堆浸生产工作,为了尽快掌握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早日开展生产,他白天进坑道编录、取样,掌握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布置合理的采矿区,提高入堆品位,晚上检查堆浸生产,即使是节假日也都吃住在野外工地和矿堆浸池旁边,投入了所有的精力,收集了大量有关堆浸技术的第一手资料,主持完成了地质局矿产开发公司首堆的堆浸生产任务,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编写了该局第一份详实完整的堆浸生产报告,为地质局的矿产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1996年夏,大石门沟堆浸场遭遇了十年不遇的洪灾,在洪水面前他不顾自己及来探亲家人的安危,带领职工奋战了两个昼夜加固堆浸池防洪坝并在洪水中抢救出所有的生产设备,为单位挽回了巨大损失。为如期完成生产任务,他潜心研究出了交替堆浸生产技术,当年就完成处理金矿石量15万吨,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使堆浸场效益连续三年翻翻,受到主管上级原中南地勘局的表扬,为此中南地勘局提出了“北学308、南学307”的倡议。为了摸清矿区金矿矿脉分布特征,他积极参加了《河南瑶沟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的科研项目,提高了对本地区找矿的理论指导。
张同林一直恪守职责,甘当“老黄牛”。由于受地质市场大气候的影响,金矿堆浸场陷入困境,资金紧缺、技术人员缺乏,人心思走,而且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更是艰苦和枯燥,他本人又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和饮用水缺乏患上了肝炎。在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克服技术人员不足和病痛带来的不适,带领分队职工继续寻找矿产资源,采取多种方式联合开发盘活老矿区,苦苦的坚守和坚持终于迎来了地质局矿产事业发展的机遇。他在工作中始终无怨无悔,尽职尽责,时刻以“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鼓舞鞭策自己。一次在进入坑道编录时被顶板塌方石砸在头上,当时鲜血直流,可他仅在当地乡村医院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拒绝了医生要求住院观察的要求,又回到他的工作岗位上,彰显了地质队员不屈不挠的风采。
他主持完成了河南省重点勘查基金项目——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金矿外围钼矿普查项目和地质局第一个近一千万的整装勘查项目——河南省嵩县雷门矿区钼矿深部预查项目,提交了地质局第一个大型钼矿床。项目实施期间,由于项目规模大、时间紧、地质条件复杂、外部环境恶劣,他表现出超强的革命干劲和顽强斗志,带领三分队干部职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饿了就啃几口随身带的干馒头,渴了就喝几口自带的凉水,硬是在规定的工作时限内完成了槽探9015立方米,钻探5053米,清理编录坑道1730米的工作任务,并在野外工作结束后很短的时间内提交全部野外原始资料,当年野外地质工作被省厅评价为优级,打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硬仗、胜仗,使他本人和队伍都得到了锻炼。
为了更好地掌握钼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在没有增加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他带领三分队主动承担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科研项目《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和地质局科研项目——《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床矿化特征研究》,科研项目的实施为矿体的圈定和普查报告的提交提供了理论基础。面对成绩,他不追名逐利,仍然默默坚守在找矿一线,穿着登山鞋,装着地质锤、放大镜和地质罗盘,在大山和沟壑里寻找矿藏,这就是一个地质队员的闪光所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他爱岗敬业,工作不辞辛劳,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位当年来自大西北的毛头小伙,如今已是两鬓斑白。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头扎进山里,一干就是25年,不要说休息日和节假日,就连农村老家老母亲的房子被大雪压垮、母亲生病住院都不能在身旁照顾,更不要说妻子女儿了,以至于长大后的女儿和他交流沟通的很少,对他的误解和埋怨很多。但他都选择了默默地忍受,谁让他是一名逐梦的地质队员呢!
二十几年张同林从未离开地质工作,在地质行业不景气的年代,他选择了坚守,默默无闻的在大山中从事着他所热爱和逐梦的事业,他的坚持,他的无私奉献和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也让他硕果累累。他参与完成的《河南瑶沟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科研项目,获治金工业部黄金管理局“三等奖”;《河南省卢氏前坪—栾川县黑家庄(锌)铅矿普查报告》,经河南省评审中心评审并备案,达到中型铅锌矿床,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嵩县大石门沟金矿外围测区GPS控制测量》项目,获河南省测绘局优质测绘工程(成果)“三等奖”;《嵩县雷门沟钼矿测区GPS控制测量》项目,获河南省测绘局优质测绘工程(成果)“三等奖”;《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科研项目,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床矿化特征研究》科研项目,获地质局“优秀科技成果奖”;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重点勘查基金项目《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金矿外围钼矿普查》,项目野外地质工作质量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定为“优级”。主持编写的《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金矿外围钼矿普查报告》,经河南省评审中心评审并备案,达到大型钼矿床;《河南省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深部预查项目设计书》,获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优级”评定,获地质局“优秀科技成果奖”等不菲的业绩,但他并没骄傲自满,仍然一如既往地奋斗在野外一线潜心钻研,继续展现一代地质人的风采。
他勤奋好学,勇于攀登,在工作之余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篇,其中《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获河南省地质学会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嵩县螃蟹沟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获地质局科技“二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同林分别获地质局第一届、第五届科技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第四届科技大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连续多年获地质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同时被地质局评为“十一五劳动模范”,被信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张同林现为信阳市人民政府地质勘查专家库成员及信阳市地质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他吃苦耐劳、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工作作风正逐渐影响到年轻的一代地质队员。面对荣誉,他心如止水,不执着于人生的乐,也不绝望于工作的苦,他始终坚信不计回报的付出才是真正的付出,这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质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