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寻找最美地质调查队员>>中央管理地勘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周新桂:一片丹心慰青山

2014年12月11日14:59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周新桂同志在野外工作中

奇迹,多在平凡中出现;成果,多在奋斗后到来。

“突参1井”出油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标志着我国东北地区松辽外围突泉盆地这一油气“处女地”勘探之初即获油气突破,进而也撼动了松辽地区乃至整个东北的能源资源勘探的战略布局。细数那些闪光的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突泉盆地第一口油气调查参数井“突参1井”部署总指挥周新桂的付出。

周新桂,1966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1991年就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二十余载野外地质勘探岁月的磨洗,让周新桂对这片广袤的天地爱得深沉,东北、华北、西北、滇黔桂,他的足迹遍布全国。2011年,因出色的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周新桂被提拔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所办公室主任,但他难舍对野外工作的一腔热忱。一年后,他调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综合研究与数据信息室主任、“全国油气资源战略综合研究”负责人,毅然回到了最热爱的科研岗,重返野外工作的第一线。

一份难寻的答案

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战略中心成立伊始,周新桂就任综合研究与数据信息室(以下简称“综合室”)主任。根据工作部署,油气中心综合室既承担着综合研究与数据库建设之职,亦肩负着东北、南华北两大区块的油气战略调查之任,工作头绪繁多,零散琐碎。要领导这样一个“集大成于一体,并多领域于一线”的团队,需要领导者既具备专业知识深厚的硬本领,又拥有统筹管理、磨合团队的软实力。

数据信息专项工作首先需要构建数据库框架;油气调查工作需要沿着具体目标规划部署;而综合研究如同“海中寻针”需要强大的搜索、比对、总结能力。如何才能将数据库建设、油气勘探与综合研究这三项工作思路截然不同、专业要求相去甚远的工作内容有效结合,创建一个联动互补的工作模式,组建培养一支全能型的团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新桂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答案可以慢慢思索,工作却不等人。俗话说,不临其境,不见其景,工作只有启动了才知道哪里需要修正补充。做事雷厉风行是周新桂惯常的风格,他认准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努力探寻问题总会有答案。在工作的逐步进行中,他发现几项工作虽然独立运转,但也有相互交叠重合。比如,数据库建设的大框架搭建之后,需要实例来填充丰满,这恰好可以用上“东北地区的勘探成果”;综合研究的成果需要展示,结合全国编图工作格外合适……可是,人员不够怎么办?也许可以尝试一下“分工不分家”,这样人才的利用可以“以一当十”。 逐渐地,他发现理顺了思路,工作也有捷径可走。

经过短短一年,在任务重、人员少情况下,周新桂根据班组的业务需求和成员个人的发展诉求,逐渐组织形成了东北、华北、综合和数据库等4个相对独立但彼此紧密合作的研究团队。综合室也不断得到完善,逐步成为集保质保量完成数据处理、地质调查、信息服务与油气勘探等各种任务于一身,名副其实的综合室。而在所有任务执行的过程中,他始终着重强调的是,一切本着“把握大局、联动互补”的原则,合理调配资源。

一项艰巨的任务

东北地区一直是综合室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组依托2013年“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组建,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和吉林大学等6家单位的专家及科研人员组成。

对待工作,周新桂也一向事必躬亲,大到多家协作单位的统筹调度,小到标准化营地建设的选址搬迁。项目时间跨度久,工作任务重,涉及单位多而杂,外协人员和各类文件往来不断。为了能及时调配整个项目组的资源,保证任务按时推进,综合室可谓“两周一小会,一月一大会”,这些都是周新桂在全面主持、综合协调,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

在综合室,周新桂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曾在力学所工作21年的他,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既主持过国家“八五”、“九五”塔里木盆地油气科技攻关项目,又与油气公司合作过“油气成藏规律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干过国家地调项目,做过重点横向课题,拿过国家自然基金,获过部级科技成果奖,深厚的专业知识毋庸置疑,更有丰富的合作管理经验。全程参与“索伦-林西”项目的同事都说,“有周主任在,心里就踏实了。”

而事实上,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周主任”心里其实是没底的。“这么一大片区域,还是没探索过的空白区,肯定心里没底啊。”周新桂说。虽然有着长年的工作经验,但以往的工作地区都集中在西北、华北和滇黔桂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作他还是第一次介入;且综合室里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少,刚参加工作缺少经验的年轻人多……

但是,周新桂还是那个敢想敢干,而且一定要干好的人。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他敏锐地发现了整项工作中最困难的地方——地调单位和油气公司在工作流程和节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会给日后的合作带来诸多不便,而外协单位数量上的增多,也会使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同步,进而带来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这可不行!做起事来雷厉风行的周新桂最不愿意的就是等。“既然是一个团队,就要从一开始都参与进来,大家齐心协力把事办好。”在去年7月多家单位参与的索伦-林西地区野外联合考察中,周新桂是这么说的。旁边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们还不知道,这时的“周主任”虽然身在鄂尔多斯的大草原,心却早就飞到半年后钻机轰鸣的井场。

超前规划需要大局观和协调力,在野外考察时就邀请重磁电公司和钻井公司参与的方式并不常见,在油气中心这么做的,周新桂还是头一个。他要求项目组所有单位保持互动,通过文件往来、会议交流等多种方式,确保信息同步,沟通无阻。这就出现了综合室“两周一小会,一月一大会”的局面,短短一年内,“索伦-林西”项目组重大会议形成的会议纪录有五份之多,进行的交流更是多达五十余次。事实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现行工程负责人在进行非震和地震工作设计时就能直接听到钻井工程负责人的意见,考虑到未来钻探工程的需要,非震工程调整了测线位置;承担重磁电测量工程的江苏华东八一四队是最先开展工作的单位之一,队长李爱勇在工程设计论证会上,对承担二维地震工程的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负责人拍着胸膛打包票,“跟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我们已经做好了,你们可以直接上手!”

周新桂对整个项目的过程管理一丝不苟,对质量要求更是严格。油气中心在短短一年内就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综合室自然要对各项工作质量管理严格把关,不能有一丝懈怠。野外联合考察时,每一天除了繁重的剖面实测工作,项目组人员还必须写每日小结,并且进行自检和互检。王丹丹说,“周主任跟我们说过,小结非常重要,特别是跑野外的时候,只有每天思考自己今天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能有进步。”周新桂对自己的员工要求严格,对协作单位也一样。施工现场远在内蒙古突泉,身在北京的周新桂难以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情况,但他还是要求工程进展要每天汇报,施工日报要及时上网,最好当天上午就能挂上中心的网页。

正是在这种对过程严把关、对质量高要求的工作方法下,整个项目的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终于,2013年11月1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在鞭炮齐鸣中“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调项目”的“突参一井”迎来了正式开钻。当项目组的年轻人围着周新桂让他讲讲这一路下来是怎么排除万难让整个项目顺利运作的时候,这个讲起区域构造和井位部署就滔滔不绝的大专家居然少见地羞涩起来。“我是个干事的,这个我不会讲,”周新桂笑着说,随后他好像又想到了什么,表情又严肃起来,“还是要抓过程,只有过程管理好了,质量才能上得去,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一个喜人的成果

2014年3月5日,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漫长等待,突参1井启动二开钻进。短短一个月后,4月23日早晨,突参1井钻至1686.62米时气测录井出现异常,见油气显示0.7米、含油级别为油斑。周新桂接到现场项目组员电话,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综合室的其他人,大家都喜作一团,高兴得恨不得蹦起来。

“索伦-林西”项目负责人李世臻介绍说,“这是松辽盆地外围首次发现钻遇侏罗系原油,周主任非常重视,让我放下一切工作直接奔赴井场,务必确保取芯、试油工作顺利进行。”综合室主任一职事务繁多,难以脱身的周新桂直接派去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年轻的博士李世臻第二天就奔赴“突参1井”钻探现场,临行前周新桂反复叮嘱他,“一定要让他们把油气显示层段的岩心取全、取准!”

正是靠着这种事无巨细的态度,伴随着“突参1井”取得的突破,“索伦-林西”地区的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打开了新的局面。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在2013年9月,即在“索伦-林西”项目突泉盆地前期油气基础调查的引领下,取得了突泉盆地油气探矿权;2014年5月,更是与油气中心签订了资料共享和合作协议,并对“突参1井”取得的油气突破重墨报道。新来的实习生对此不甚了解,疑惑地问:“井不是我们的吗?怎么能他们先报道呢?”周新桂眉头一皱,摆了摆手,说,“话不能这么说,大家都是兄弟单位,这个成果是所有人的。”语毕,又补充道,油气中心是公益性单位,能够引领一个地区的勘探方向,吸引社会关注和投资,这项工作的意义已经实现了。

他的确是这么想的。2014年8月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一行到内蒙古突泉县突参1井压裂试油现场进行考察时,周新桂代表项目组对所有参与工作的协助单位表达了感谢。全程参与为期近两年的“索伦-林西”项目的周新桂,几次病倒在奔波往返的路途上,因此他深知这项工作开展得不易,要不是各家兄弟单位的配合,莫说成果,工期恐怕都要长许多。看着井场上方挂起“齐心协力结硕果,振兴东北共辉煌”的横幅,周新桂喜笑颜开,“好,写得非常好啊!”

值得高兴的还不只是一项工作的阶段性圆满结束,周新桂回首一望,短短两年的时间,这只由他拉扯大的队伍,已经成长起来了。去年新毕业的研究生林燕华,已经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角色,“索伦-林西”项目里的大小事宜,她都做得有模有样;刚考上博士的王丹丹,更是已经成长为一个可靠的项目负责人,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一直就是左膀右臂的李世臻更不用说,新的一年还要压更重的担子给他。“年轻人就是要压担子。”周新桂总是这么说,但是,等真的繁忙起来需要连续加班时,这位貌似十分严厉的“周主任”又经常会到新人们的办公室门口,交代完工作后踌躇再三,最后丢下一句“你们自己注意调节啊,别累垮了。”,说完转身就走。对于这位风风火火的领导少见的犹豫,新来的学生们其实都懂。“我们知道周主任其实特别关心我们,不止工作,各方面都是。”林燕华是这么说的,说完,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笑了。

周新桂的严厉与关怀都没有白费,这只组建两年、新人多老人少的年轻队伍,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成长,成了一支高效奉献的全能型队伍。比起一口井的突破,整个团队的进步或许更令他高兴与欣慰。

一个冲在最前面的人

周新桂实在是太热爱野外工作了。去年刚到单位报到就直接投入到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中的林燕华曾经疑惑过:周主任不是主任吗?怎么跟我们一样一起出野外啊。其实,这是周新桂自己要求的。“搞地质一定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出野外怎么行。”这是周新桂的态度,也是他的做法。在鄂尔多斯的大草原上,他走得比刚毕业的新学生都快,看到一个地质现象就赶忙记在自己的野簿上,然后向后面的人招呼:“快来看,快来看……”这个已经培养出8名硕博研究生的“主任”,到了野外更像是一位导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们讲解着地质现象和意义,然后督促他们把笔记写得规范、好看。

刚刚才被冰雹砸过,转眼就是烈日炎炎,丘陵地区的小山头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正午时分只能找块还算干净的地方席地而坐,顶着日头啃馒头。去年7月在突泉地区进行野外调查时,内蒙古阴晴不定的天气着实吓到了新来的年轻人们。可是他们转头一看,一旁的周新桂却是一脸轻松与喜悦。“野外就是好。”坐得近的王丹丹听到了周新桂这句小声的感慨。

旁人眼中苦不堪言的野外工作,在周新桂眼中完全成了一种转换心情的放松方式。工作繁忙的时候,周新桂会对同事们说,“等这段时间忙完,事情都搞定了,咱们就一起出野外,放松一下。”可是野外并不轻松啊,综合室新来的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这种能将跋山涉水的劳累转化为满足感的热爱,大概是常年在野外工作的人经过长久的积淀才能形成的地质情怀,对于年轻人来讲,要理解周新桂这种“奇怪”的想法,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

出野外走在最前面,东北地区的油气调查全程参与,综合室的工作还不止这些,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周新桂怎能不繁忙。“快,快,快”就是他的做事风格。在任职综合室主任满一年的总结里,他谦虚地写道,“本人需进一步克服急躁性情、有时不妥的表达方式,转变待人态度,学会宽容和理解。”措辞可以改,工作方式不能变。想到就要立刻去做,不能等,综合室这支队伍,就是被周新桂拉着往前跑的。华南华北的工作需要协调的单位多,周新桂常常是上午出发去郑州,下午座谈进行交流,第二天一早就奔赴下一个城市,一连辗转三四个城市,在一个地方还待不到24小时。“我一周里跑了大半个中国啊。”刚刚从额济纳旗经西安转机回来的周新桂兴奋地说,脸上丝毫不见舟车劳顿的疲倦。

坚守在野外,永远在奔波的周新桂,尽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职责,却难免疏忽了家里。在妻子眼里,家对于他来说,就是临时住脚的客栈;在外地念书的女儿本就很少见到父亲,难得回来的暑假又是野外工作最忙的时候。因此,2011年周新桂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室,他的家人比他更高兴,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但是,周新桂没能满足家人的这个愿望,由于实在难舍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一年后他又回到了野外工作的第一线,回到了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的日子。

周新桂热爱工作,工作却没有温柔待他。地调工作风餐露宿,食无定时,长年累月下来,周新桂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等一系列疾病,长期难以治愈。2013年年底述职报告会前夕,他的胃病又发作了。周新桂忍着剧痛彻夜完成了自己的述职报告,并带病出席了会议。为了让周新桂能够尽早去医院医治,大会特意调整了汇报顺序,将他安排在第一个。但是,刚讲完短短的几句开场白,他便倒在了汇报席上。在被搀扶着走出会议室的一瞬间,他落泪了,“没能将团队一年的工作成果完整的展示给大家,我心里实在遗憾。”

他是一名普通的地质工作者,是一名风风火火的实干家,是综合室的顶梁柱。若是以“折桂”表示勇得第一,那么他就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折桂人。

分享到:
(责编:徐伟峰(实习生)、曾伟)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