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盛,男,现年38岁,汉族,贵州遵义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地质高级工程师,1997年7月毕业于贵州工业大学资源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同月到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工作。2007年5月调到贵州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现任贵州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勘查技术科长兼党支部书记,曾多次获得地方党委和局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进工作者、2008-2011年在贵州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作为铅锌银单矿种负责人之一,并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先进个人。
蔡国盛同志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地质矿产勘查的野外一线,年初出队,年底收队。17年来,无论在高山峻岭中跋涉,还是在严寒酷暑中穿行,他总是以苦为乐,无怨无悔,从一名普通的地质队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级工程师。近20年的耕耘,从黔东南到黔西北、从黔西南-大娄山区、从横断山脉到蒙古高原,都留下了他宽厚的脚印。
一、虚心学习 扎根基层
蔡国盛同志勤奋好学,对工作一丝不苟,用短短一年的工作时间完成别人三年的工作时间,1998年,完成贵州省有色地勘局管项目“贵州省册亨县老山坡金矿普查”野外及报告图件编制工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的找金工作添砖加瓦。1999年完成贵州省有色地勘局管“黔东南金矿调研”项目野外工作。2000年,参加地调项目湘西靖县、黔东铜仁—锦屏地区金银多金属化探异常检查野外地质工作,报告资料数字化成图,资料汇交。
2000年8月至2001年,蔡国盛任地质小组长,完成贵州水城—织金—纳雍地区铅锌银矿资源评价野外工作,开启黔西北铅锌矿地质勘查的新纪元。2002年,他在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管黔东南地区金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研究项目中任项目负责,主持工作,系统全面的调查了已有矿(化)点以及开采的矿山,全面论述该区金的成矿地质背景,提出找矿方向和圈定找矿靶区。2003年,他在局管项目贵州省铝土矿资源调研项目中主持工作,熟悉了贵州省优势矿产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及今后的找矿方向,成功的为贵州黔北地区寻找大型铝土矿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至2006年,他先后参与国家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项目贵州省丹寨县排庭金矿普查、详查的设计,野外,报告编制工作,该矿床已查明金矿床规模达中型。2007-2008年,他主持省地勘基金项目贵州省水城县义中-纳雍自新铅锌矿普查。2012年,他负责贵州省赫章县雄雄戛铁矿勘探项目,主持该项目的设计编写、野外项目的实施、成果报告的编制,项目探明贫铁矿石资源量达1.8亿吨大型铁矿床。2013年,他负责省基金项目贵州省赫章县垭都-蟒洞铅锌矿整装勘查项目,主持该项目的设计编写、野外项目的实施,指导成果报告的编制,发现了一个新的铅锌矿体,为下步继续开展工作开辟新的天地。2014年,他作为技术指导在云南省维西县大宝山铜多金属勘探项目及贵州省桑木场背斜铅锌矿整装勘查战略选区项目主持项目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写,其中大宝山铜矿预计可新增铜金属量5万吨,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平均每年野外工作超过200天。在各个项目中,他充分发挥才干,找矿成果丰硕。
二、吃苦在前 无私奉献
2014年3月,贵州正是春雨纷纷,春寒料峭,一位两鬃都已带着几丝白发的中青年人带着年轻的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赤水河河谷的山谷中,山太高太陡,年青人都畏惧了,他仍然走在前面,披荆斩棘,他就是蔡国盛,战斗在贵州习水县桑木场铅锌矿项目。5月又在云南省维西大宝山,平均海拔2800以上,地形及其陡峭,又是原始森林,他带领队员起早贪黑,工作在第一线,有些队员关心的说:“蔡工你休息一会,我们干,你把关。”他说:“这里地质构造变化大,你们跟着我能多掌握一点知识,进步会快一点。”他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教授年青的队员,钻研业务 培养新人地质队员。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从不计名利、不讲报酬,勤勤恳恳地无私奉献。
三、不断学习 不断传授
地质工作要求地质工作者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蔡国盛虽然有着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但他不忘持续给自己充电。工作期间,他总是认真研究复杂的地质背景和成矿理论,虚心向专家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成为单位上计算机和GIS用得最熟悉的人,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为些羞惭。也因此带动一大批人自觉主动的学习。不仅自己乐于钻研业务,而且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他言传身教,引导年轻人主动参与到设计编写、报告编写和综合研究中;鼓励年轻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充满自信,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不断提高认识,更新知识。在野外工作中,很多年轻同志缺乏野外工作经验,他以身作则,与广大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随时随地对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详尽地讲解,分析地质背景、地质规律,为年轻同志答疑解惑。为了培养年轻人的自信心,给他们压担子,主张让年轻人在技术负责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使年轻人得到锻炼。他的一言一行对年轻人的进步起到了表率作用。在他的指导下,很多年轻人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已成为项目带头人。蔡国盛严格践行实事求是工作作风,从不弄虚作假,哪怕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并严格要求大伙至少要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四、舍小家 为大家
地质队广为流传的一个顺口溜:“有女不嫁勘探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趟家,带回一堆破衣裳”。地质工作是地质人的生命意义所在,艰苦奋斗是地质人的行为风范,找矿立功是地质人的价值追求。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一家三口总是分居三地、聚少离多。因为工作,女儿自幼芽就在外公外婆家成长,女儿出生一月就出野外,7个月之后回来,女儿看见一个黝黑、显得些许憔悴的“大叔”,直往妈妈怀里面扑,此情此景,心酸、内疚、难过。这都还不算,孩子还小,他所讲过的一个案例,女儿4岁时,由于孩子长得太快,半年多才回到家里的他竟然认不出自己的女儿,女儿长得太快,且有点胖啦。自己不仅把照顾女儿的责任推给了他们,而且也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年迈的父母生病住院了也没能伺候在病床边。去年,女儿中考,爱人又干部交流到省外,为了工作,他毫不犹豫将女儿托付给同事,一去就是三个月,连一次家长会都未开过,女儿委屈的说,“我是没爸没妈的孩子。”他虽歉疚,但无悔,他说既然选择了干地质这一行,就得吃得下苦头,耐得住寂寞,与深山相伴,与喧闹无缘。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得起这一职业。这是他对自己最朴素的要求。
17年来,他已然一棵树一样扎根在深山勘探一线,书写着地质工作者平心的人生,用脚步丈量着大地,为地勘事业呕心沥血。在如今物质与浮躁甚嚣尘上的时代,在穷乡僻壤甘守清苦的地质队员能时刻为提高我国资源保障力默默奉献,在神州大地的千山万水间,地质队员把找矿的“丰碑”竖立在大山的皱褶,竖立在艰险的山崖上。而传承下来的就是赋予了新时代内涵的“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他就是地质队员的一员,是最美地质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