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2月8日电 题:航天专家趣解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中新社记者 张素
4个系列、13种型号,用44年时间实现200次发射,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托举”起中国航天事业。8日,中国航天专家讲述火箭故事,趣解“长征家族”。
退役火箭奠定基础
目前已有5种型号退役,分别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
“当时苏联专家撤走,以为我们做不出来。”81岁的原航天部副部长刘纪原谈到长征一号时说,“我们缺资料、缺元器件、缺原材料,连检测手段都没有,但我们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来共同研制,最终努力把任务拿下。”
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苍穹回响起《东方红》。
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归功于长征一号,首颗返回式卫星则依托长征二号。这枚两级液体火箭还是中国现役运载火箭的基础型号。
“长二捆”是中国首枚专门为商业卫星发射而研制的运载火箭,也是中国首枚捆绑式运载火箭。刘纪原主持制定了设计研制方案,他回忆说,全面启动研制长二捆火箭距离合同规定的首发时间仅剩18个月,他们最终在合同期限内研制出新型火箭,“创造了航天史的奇迹”。
此外,执行了13次任务的长征三号成功发射了包括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亚太一号通信卫星等多颗国内外卫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长征四号甲则两次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明星”火箭长征二号F
中国首款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起飞质量最大(480吨)、可靠性要求最高、系统最复杂的运载火箭。它已成功完成了11次发射任务,累计将12人次航天员、10艘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施。长征二号F的首名“乘客”、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后描述道,“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表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振动,通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和振动抑制设计工作,已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张智说,长征二号F未来依然将运送航天员到中国建设的空间站内执行任务,“继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希望它能服役到2030年。”
现役“兄弟”各有专攻
除了长征二号F,其余的“长征兄弟”各有专攻。
长二丙运载火箭——中国目前唯一同时具备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以及大椭圆轨道卫星能力的运载火箭,也是唯一同时具备可在酒泉、太原、西昌三个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它已执行41次发射任务,任务次数冠绝长征系列。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已执行22次发射任务,成功率为100%,获封“金牌火箭”。2013年4月26日,该款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搭载的3颗国外微小卫星随后成功分离,中国首次一箭四星发射圆满成功。
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款运载火箭均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其中,三级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长三乙代表着中国目前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是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长三丙则是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历史首枚结构外形非全对称的大型运载火箭。
长四乙、长四丙——两款运载火箭是中国发射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00次发射任务即由长四乙火箭执行。长四丙是在长四乙基础上改进而成,于2009年12月15日搭载发射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为青少年服务的科普公益卫星“希望一号”。
“长征家族”的未来希望
“杨利伟遇到过的共振危险,今后的宇航员不会再有了,他们的感受还会越来越舒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刚说。
陶刚所指的就是天津基地正在“孕育”的新一代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特点是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和新型大推力发动机。
中国现役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6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5吨,长征五号将达到低轨25吨、高轨14吨的运载能力,承担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三期等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透露,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各型号经历多次飞行考核后,目前正在服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2030年左右实现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此外,中国已规划起飞推力在3000吨上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00吨左右的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构想,计划用15年时间完成研制。(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